根據國家統計局5月31日公布的數字, 2018年5月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4.6%,高于上月0.5個百分點,為去年10月以來最高,已經連續3個月回升。
其中5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1.9%,非制造業PMI為54.9%,都持續上升3個月,且都高于擴張臨界點50%。
PMI為經濟的先行指數,考慮到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為6.8%,按此看,今年前5個月或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仍可能保持6.8%左右。
世界銀行在5月31日發布《中國經濟簡報》指出,預計2018年中國增速為6.5%,但是2018年凈出口對經濟貢獻率會降低。
世界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李偉喬5月31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中國PMI及其它數據表明中國的商務前景仍很樂觀,強勁經濟增長應會持續。2018年投資活動出現一定回升,在凈出口貢獻率下降的情況下幫助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不過,他認為中國經濟也存在不確定性,原因是中國進口增速很快。2018年中國進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出口增長速度。另外預期部分企業出現資金緊張,“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增加了很多企業的成本。”他說。
國家統計局調查也發現,5月反映資金緊張的企業比重為40.1%,連續三個月上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仍需進一步增強。
制造業景氣度持續提升
5月31日公布的PMI數據,是5月的首個宏觀經濟數據,該數字表現超預期,也使得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沒有多大懸念。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5月份制造業PMI為51.9%,高于上月和上年同期0.5和0.7個百分點,為2017年10月以來的高點,制造業擴張步伐加快,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5月份,非制造業PMI為54.9%,環比、同比分別上升0.1和0.4個百分點,非制造業總體延續穩中有升的發展勢頭。
根據了解,5月制造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為54.1%和53.8%,分別高于上月1.0和0.9個百分點,升至年內高點。
其中在傳統制造業領域,5月高耗能制造業PMI為50.5%,重回擴張區間,分別高于上月和上年同期0.6和2.4個百分點,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鋼鐵業)PMI升至近期高點。
新興工業領域發展也不錯。5月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PMI為53.0%和54.8%,分別比上月上升1.3和1.0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有望在6月14日公布5月份工業等數據,考慮到目前工業、服務業分別占經濟比重為三成、五成左右,從5月各個PMI分項數據可以看出,經濟整體發展形勢良好,超出預期。特別是從制造業訂單和出口訂單的表現,就可以一窺端倪。
進出口雙雙回升。5月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51.2%和50.9%,分別比上月上升0.5和0.7個百分點,均連續三個月位于擴張區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出口訂單指數提高,顯示今年以來的出口增長態勢未出現改變;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指數提高,可能預示PPI漲幅回落過程接近終結;生產指數、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產成品及原材料庫存指數的變化則顯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比較活躍。“預計5月份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他說。
5月制造業生產指數為54.1%,比上月上升1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53.8%,高于上月0.9個百分點,分別為5個月來、8個月以來新高。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認為,目前工業企業利潤和工業增加值增長加快,對制造業生產帶來積極作用。5月六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同比、環比都有顯著上升,月均每日耗煤71.7萬噸,下旬高達77.8萬噸,而去年5月只有60.8萬噸,表明制造業生產加快。
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市場需求回升,帶動工業生產和銷售,也是帶動制造業供需兩端價格上升的原因。
小型企業成本壓力大
不過,中國仍需要加快各個領域的改革。隨著各地一二線城市房價居高不下,商務成本上升,實體經濟發展仍存在困難。同時目前主要是國有企業利潤形勢良好,大部分中小企業發展形勢并不樂觀。
國家統計局調查發現,5月反映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高的企業比重均持續超過四成,成本壓力較大依然是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主要問題之一。
而小企業目前發展遠遠不如大型國企。5月大、中型企業制造業PMI分別為53.1%和51.0%,高于上月1.1和0.3個百分點,繼續高于臨界點;小型企業PMI為49.6%,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落至臨界點以下。
1-4月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為26.2%,高于股份制企業的19.1%、私營企業11.5%的利潤增速。其中回報率高的皆為國企壟斷比重大的行業。
1-4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9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較快,其中以國企居多。比如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5%,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2.1倍,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0.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19.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鋼鐵)增長95.4%。
但是,在競爭激烈、國企占比較少的工業下游領域的行業利潤率則相對較低,比如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2.1%,紡織業增長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降5.3%。
而這種競爭性行業利潤增速低的情況,可能會影響社會資本的投資積極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投資放慢,與基建放慢有很大的關系,2018年1-4 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7%,增速比1-3月份、1-2月回落0.5個、0.9個百分點,其中基建投資增速為12.4%,只有去年同期一半左右的水平。
1-4月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7%,增速比1-3月份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4.8%,增速提高1個百分點,但是整體增速仍緩慢。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潔認為,今年防范金融風險是中國經濟頭等大事,目前地方政府使用銀行資金投資受到了限制,下一步各地仍需要根據債券發行的情況進行投資,不能隨意亂用銀行資金。但是各個領域投資對社會資本可以放開。
上一篇: 寧波PP市場報盤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