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塑戰速決”,即呼吁全世界齊心協力對抗一次性塑料污染問題。我國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然而,在限塑令頒布10年后,媒體調查發現,塑料制品仍是主要的購物和包裝工具,遏制白色污染還需努力。
塑料袋使用仍廣泛
6月5日,在太原市城區玉湖北路便民市場,人來人往,生意紅火。然而,記者發現,這里的商販無論是賣包子饅頭,還是水果蔬菜,基本都是用透明或半透明塑料袋作外包裝,而來這里購物的市民手上也無一例外拎的都是塑料袋。即使有市民自帶購物帶,購買物品時也會使用商販提供的塑料袋作為包裝。
便民市場、街邊小攤如此,超市商場又如何呢?記者走訪發現,在市城區安寧街一家超市,雖然塑料袋是收費的,但仍擋不住人們使用的熱情。記者觀察,十幾分鐘的時間里有幾十個人購物結賬,僅有兩位市民是使用自帶的購物袋裝商品。而這兩位市民的年齡均在50歲以上。如果購買的物品較少,有人會選擇手拿商品,而如果購買的物品較多,多數年輕人會選擇花幾毛錢購買一個塑料袋。不僅如此,記者發現,在該超市內,幾乎九成九的商品都是使用塑料包裝,即使有的商品是使用紙箱作為外包裝,內包裝多半還是會用塑料袋分裝。這種現象在很多地方普遍存在著。
此外,近年來,外賣業興起,外賣餐盒等大部分也是塑料制品,成為一次性塑料用品的又一重要消耗途徑。
為何污染嚴重卻難禁
塑料制品被稱為“白色污染”,很難完全降解。它會分解成體積更小的微塑料,流入河流、海洋,或是深埋地下,污染地下水源和土壤。微塑料無法被生物有效吸收,最終,它會隨著植物或動物走上餐桌,進入人類的身體,危害人體健康。
“白色污染”危害如此大,卻為何難禁?記者調查了解后發現,究其原因是在方便性和價格方面,至今沒有一個較有效的替代品,同時缺乏一項自上而下有效推行的限用政策。塑料袋價格低廉,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出于成本價格等方面的考慮,都會傾向于選擇價格更低廉使用又方便的。塑料袋防水、結實、易加工,作為包裝有其優勢。如果換成紙袋,不僅容易被劃破、滲透,而且不易攜帶。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則會增加成本。
此外,在政策上,無論是在鼓勵垃圾分類回收,還是減少塑料使用方面,很多政策都是只限不禁,這就很難達到預期的要求。
建議從小事做起
雖然,我們一時還無法擺脫對塑料制品的依賴,但為了我們的環境,為了我們的健康,我們可以通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來減少塑料制品對環境的污染。市民雷華建議,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使用塑料制品,多使用紙箱、布袋,或是循環使用塑料制品。此外,可以通過改變某些生活習慣來減少污染,如減少點外賣的次數,用自帶的飯盒打包,盡量不用一次性餐盒等。在扔垃圾時,可以多花些精力,做好垃圾分類,使塑料制品可以有效回收。
上一篇: 第一季度歐盟化工業失去增長動力
下一篇: 山東強力推進化工安全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