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來料多元化時代 考驗丙烯行業的思考與智慧
發布時間:2015-10-19 14:53:48
來源:
塑米城
丙烯是最重要的石油化工產品之一,不僅擁有完備的生產工藝,也具有豐富的下游產業鏈條,近年來,伴隨著下游產品聚丙烯、環氧丙烷、丁辛醇等產品的發展,丙烯作為這些大宗化學商品的主要原料,其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新技術一路高歌而來,丙烯市場終現三足鼎立
近年來,各科研單位也加大了對丙烯生產工藝的研究。2010年8月,中國神華包頭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正式投產。2013年10月,天津渤海石化60萬噸/年丙烷脫氫項目也緊跟投入商業運作分別代表著在我國煤基甲醇制烯烴項目與丙烷脫氫項目由設想走進現實。配合原有的蒸汽裂解、催化裂化、烯烴轉化等不同的生產工藝,丙烯正式進入來料多元化時代。
低廉的成本優勢、良好的經濟效益迅速吸引了大批投資者。5年時間內,已經投產運營的煤基甲醇制烯烴項目高達20套之多,丙烷脫氫項目也增至6套,所帶來的丙烯產能分別高達521萬噸/年、345萬噸/年。2013年,煤基甲醇制烯烴及丙烷脫氫帶來的丙烯產能分別占丙烯總產能的9.35%、 2.86%,而伴隨著新型工藝集中大量投產,截止當前,其產能占比已經高達19.06%、12.62%,丙烯市場三足鼎立格局最終形成。
供應飽和打破趨于平衡,丙烯慘遭滑鐵盧
為了更好的搶占市場,新投入的新工藝項目多是開足馬力生產。煤制烯烴項目多集中與中西部地區,且產品多有配套下游,對丙烯的直接沖擊力度相對較小。而靠近東部沿海的甲醇制烯烴及丙烷脫氫項目則釋放大量的丙烯貿易貨。更為豐富的原料來源、以量取勝的經營策略以及超越下游發展的擴能節奏,都使得丙烯市場由供應短缺逐步趨于飽和。而外盤貨源的流入,更是加重了東部沿海市場的區域供應壓力。
以9月份市場為例,下游需求偏弱,對丙烯多實行壓價采購。地煉廠家初始意向逐步消化庫存,多低價惜售。然而一方面東北及華東的低價貨源大量流入山東需求重地,另一方面天津爆炸等事故引發安全警報,各地港口戒嚴,各家貨船均駛向彼時唯一可以停靠的東營港并就近出貨。丙烯市場區域平衡瞬間被打破,市場報盤慘遭滑鐵盧,一路從6500元/噸下跌至3800元/噸,跌幅達41.54%.而彼時甲醇的價格在1800-1900元/噸,進口丙烷的價格在 380-420美元/噸區間波動,以此計算,甲醇制丙烯及丙烷脫氫制丙烯的成本分別在6400-6750元/噸與4850-5250元/噸,均處于明顯的虧損狀態。
雄關漫道何懼失意,豪杰勇闖覓真章
然而,這樣的狀態雖引發了行業的擔憂卻并沒有引發行業的警戒,相關項目的開工負荷仍舊維持在高位,不管行情如何低迷,工廠貨源仍舊是源源不斷的對外發放。我們認為,很長一段時間內,丙烯價格戰將成為主流,部分企業被迫停車或限產也只是期間的調劑品。
理論上而言,解決此種情況的方法之一是規范企業的操作行為,但丙烯的領跑者——山東地煉受自身庫存能力較弱的制約,很多時候不得不隨行就市操作。而這使得很多企業,尤其是新興企業轉而謀求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憑心而論,這是比較不錯的選擇。大企業充分利用手頭資源,構建完善的產業鏈,以達到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初衷,同時這也符合企業的一般發展趨勢。然而,每一個產品的市場是有飽和度的,當某個產品市場已經或接近飽和,僅從企業自身規劃出發,而不顧整個市場承受能力的做法顯然是不合適的。而我們要做的,也只有兩點:一是加強對行業的研究,提高企業前瞻性,包括是對新技術研發和資源儲備的積極主動性,時刻走在行業前端。二是在面對市場波動,尤其是暴漲暴跌的時候更要謹慎和理性。
未來幾年,大澤化工、青海鹽湖、中煤蒙大、神華榆林、中天合創等煤基甲醇制烯烴項目以及河北海偉、中國軟包、寧波福基石化等丙烷脫氫項目將陸續投產,丙烯或有可能面臨產能過剩的風險。當然,未來中國丙烯的需求也將繼續增長,新產能的消化也需要過程。這個過程中還會出現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比如市場波動,比如技術變革,比如政策調整。雖然為三足鼎立的市場增加闖關難度,但也為眾多從業人員提供改變的機遇。著眼于市場,著眼于效益,著眼于自身的良性健康發展,這場變革中,我們將見證丙烯行業的思考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