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雜草、淀粉甚至二氧化碳,可以變成食品、藥品、織物、能源?昨日,記者從第八屆中國工業生物技術發展高峰論壇獲悉,中科院在津的唯一直屬科研院所——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創建“細胞工廠”,創造了上述奇跡。
可降解塑料
據天津工業生物所所長馬延和介紹,所謂“細胞工廠”是指,利用細胞生命的代謝機能來實現物質的加工生產。簡單來講,即是通過有效的設計,將秸稈、木薯、海藻等生物質原料,通過“細胞工廠”的作用,轉變成戊二胺、丁二酸、己二酸、甲烷、乙醇等化學產品,為現代化學工業體系提供原料。
馬延和說,生物降解塑料PBS便是研究人員利用“細胞工廠”制造出來的成功代表。以秸稈為原料,創建出高效生產丁二酸的大腸桿菌,進而生產出丁二酸可用于制造PBS。這種方法讓生產丁二酸的成本較現有的石油路線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94%,使未來PBS生物塑料的大規模推廣應用成為可能。同時,研究人員還實現了生物可降解塑料PLA重要單體化合物——D-乳酸的生物制造技術,并在今年完成了3000噸/年生產示范線的建設。與國外技術路線相比,其生產成本下降50%。
天津工業生物所的技術平臺已輻射到天津以及環渤海區域50多家科研單位和企業,此外,該所還聯合京津冀三家公司共同承擔了“天津市(京津冀地區)生物基材料制品應用示范”工程。預計經過三年建設,將實現在天津空港經濟區每年生產9000噸的生物基塑料替代制品,并輻射帶動生物基材料制品在天津市乃至京津冀地區的推廣應用。
上一篇: 塑料行業正掀起“機器換人”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