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和中東至亞洲油輪運費飆升,此舉引起全球航運業的擔憂。數據顯示,全球石油航運費率一度暴漲過半,其中VLCC型游輪費用呈現持續上漲之勢,為十年來罕見現象。據上海航運交易所,10月14日中國進口原油運價指數上漲超50%。
中國海關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19年9月份我國原油進口量為4124.1萬噸,1-9月為36903.7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7%。中國進口原油依存度超過70%,運費暴漲直接導致國內煉廠加工成本的增加。市場傳聞,因后期煉廠面臨虧損困境,四季度國內煉油企業或有減產計劃。我們通過與煉廠相關人士溝通了解到,中石化方面,12月份確實有減產計劃,但具體減少的數量還未定,要看運費后市走向;中石油方面,未提及運費的影響,但要求根據市場銷售欠計劃的情況減少成品油產量;地煉方面,多家煉廠反映目前還沒有減產計劃。
油輪運費暴漲 多家煉廠欲開啟減產計劃 油價或迎新一輪上漲
此次煉廠“減產風波”對國內成品油市場影響幾何?現分析如下:
船運市場尚未復蘇 國際運費暴漲或難持續
按照國際規定,船燃低硫化執行在即,即自2020年1月1日期,全球范圍內的船舶燃油硫含量必須從3.5%下降至0.5%。據悉,目前部分船東已經開始為船舶做置換工作,因此也助推了此波運力緊張及運費的上漲。后期隨著置換工作相繼完成,加之國際船運市場尚未完全復蘇,短期內突發事件導致的運費暴漲現象或難持續。加之,四季度是原油市場傳統意義上的消費淡季,在此期間油價的表現為疲軟,煉廠原料端的壓力有望逐步緩解。
煉廠減產力度不明朗 但預計對市場影響有限
若按照市場傳聞,12月份中石化煉廠減少100萬噸煉油計劃,成品油月度產量折損量或在65-70萬噸左右,目前國內汽柴油月產量在2400-2500萬噸左右,占比僅為2.8%左右。中石油煉廠及地煉的減量情況尚不確定,但預計造成的成品油縮量也是有限。且國內檢修煉廠較少,加之四季度浙石化成品油將投放市場,將對資源形成一定程度補充。另一方面,四季度是成品油消費淡季,汽柴油需求降至年內低點,亦抵消部分資源收緊引起的供應擔憂。
油輪運費暴漲 多家煉廠欲開啟減產計劃 油價或迎新一輪上漲
成品油出口進度加快 或對行情形成些許支撐
2019年成品油出口配額累計下發5600萬噸,遠超去年全年4800萬噸的總量。截止到目前,第三批加工貿易成品油出口配額以及第四批配額仍未下放,我們初步預估2019年全年出口配額總量將達到6000萬噸。據金聯創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柴油出口進度為71.7%,汽油出口進度則為59.1%,兩者出口進度均欠佳,汽油表現尤甚。故在四季度國內成品油供應收緊的預期下,再疊加出口力度加大,或為疲軟的成品油市場提供些許支撐。
上一篇: 10月17日硬膠塑料原料市場早間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