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口罩已成需求量遠遠超出供應量的稀缺醫療物資之一。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口罩最大產能約為每天2000多萬只,但因為春節假期和疫情影響,許多口罩企業產能未完全釋放,導致目前口罩供應缺口較大。因此,許多口罩原材料材料生產廠家正快馬加鞭趕制防護口罩,確保疫情期間口罩的供應量,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保駕護航。
物流、原材料、成本壓垮口罩生產商
據了解,口罩從車間到用戶手中也需要一個過程。業界表示,中國生產口罩的速度已經很快了,僅需0.5秒/只。然而口罩生產出來之后,還要走一個解析、消毒的流程,一般需要7~15天。據介紹,醫用口罩在上市前需要經過環氧乙烷滅菌處理。滅菌后,口罩上會有環氧乙烷殘留,這是一種有毒的致癌物質,必須通過解析方式,使殘留的環氧乙烷釋放,達到安全含量標準,經檢測合格后,才能出廠上市。
口罩分為醫用、民用等許多種類和規格,雖然產品標準各有不同,但全國有相當大一部分口罩廠商都是民營中小微企業,甚至有不少都是“一戶一廠”的靈活形式。受疫情和假期影響,這些小微廠商的產能還未完全釋放,產能挖潛的空間還很大。
為解大眾的燃眉之急,甚至有一些企業也“轉行”生產口罩。例如:富士康宣布其深圳龍華園區首次引入醫用口罩生產線,并于2月5日試產,可日產10萬個口罩。還有比亞迪也宣布,正調配資源著手防護物資生產設備的設計和制造,預計在2月17日前后量產出貨口罩和消毒液,到2月底口罩產能可達500萬只/天。
疫情期間,很多企業是停產狀態,導致原材料供應緊缺和價格上漲的情況,用工成本也是呈三倍增加,口罩生產商面臨成本增加的壓力。另外還包括原材料的運輸問題。因為缺乏產業集群,大部分生產商口罩原材料、設備和包裝基本都要從外省采購,但因為疫情影響,即便付出高于以往3倍的運費,大多數貨車司機都不愿接單。
眾企加大供應口罩上游原材料
目前,有不少上游企業已經加大了口罩原材料的供應。在國內疫情大規模蔓延后,產業鏈各環節上的企業早已開足馬力,謀求增產。
東華能源公司是口罩上游材料供應商,春節前,該公司就已經向美潤股份、廣東必德福等企業供應了近10000噸Y381H。東華能源人士2月10日表示,2月3日就開工了,目前3.5萬噸的Y381H生產線在滿負荷生產,下游訂單很充足。
公司近期也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張家港基地全力保供高熔指纖維Y381H用于醫療口罩生產,寧波基地裝置對應生產的醫療無紡布專用料S2040,也已經做好準備,隨時擴大產量,全力支持抗擊疫情。
位于行業中游的再升科技則是一家空氣濾材的生產公司,借助于自身材料優勢,公司計劃在原有50萬只/月的規模基礎上,再新增一條生產線。再生科技相關負責人10日介紹稱,生產口罩的深圳子公司初四就已返工,目前生產情況穩定。
截至1月28日,鎮海煉化已有1800噸可用于口罩生產的原料在倉庫中等待出廠,2月份排產聚丙烯纖維料8600噸。齊魯石化截至目前已累計生產醫用級聚氯乙烯1000噸。
1月19日至31日,上海石化預計可生產6600噸聚丙烯醫用料;茂名石化預計于2月上旬向市場投放2500噸。
1月28日獨山子石化公司緊急出廠聚丙烯S2040產品304噸,保證下游口罩生產企業需求,聚丙烯S2040產品1月1日以來已出廠4925噸。
中石化方面表示,針對醫用口罩等醫療物資緊缺的現狀,中石化各煉化企業臨時改變排產計劃等措施,加大裝置負荷,開足馬力全力生產醫用聚烯烴,保障醫用物資生產原料供應。
1月28日,中韓石化乙烯廠區緊急調整生產計劃,用10天時間生產5700噸聚丙烯,為醫用企業提供充足的口罩生產基礎材料。為此,中韓石化協調STPP裝置,提前切換牌號至SZ30S。該產品主要用于生產無紡布,是生產醫用口罩的基礎材料。中韓石化總經理楊文德要求,克服疫情期間人員緊張等困難,生產線24小時生產。
結語:盡管在眾企業的共同援助下,口罩供應量逐漸得到提升,但鑒于當下巨大的口罩需求量,業界建議,在口罩供不應求、疫情防控“全國一盤棋”的關鍵時刻,各地政府應該在用工、原材料、物流等環節更大程度地給口罩企業提供支持。眾志誠城,共抗疫情!中國加油!
上一篇: 山東地煉常減壓裝置開工負荷繼續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