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亞洲大部分地區的制造業低迷有所緩解,因解除了由疫情引發的限制,更多工廠得以恢復生產,但全球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增多導致的需求低迷將繼續拖累經濟復蘇。
“該地區的短期前景受到了各經濟體重新開放和中國經濟活動正常化的提振。但我們要提醒大家不要過于樂觀,”英國牛津經濟公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
報告稱:“世界部分地區無法遏制病毒蔓延,許多發達經濟體需求疲軟,這對亞洲的復蘇前景構成了重大挑戰。”
作為亞洲最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6月份制造業活動持續擴張,其官方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微升至50.9。
PMI高于50意味著擴張,低于50則意味著收縮。
中國的新聞訂單指數已連續兩個月上升,但6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仍處于收縮區域,為42.6,盡管該指數較5月份的35.3有所改善。
財新/IHS Markit發布的中國制造業PMI數據更為強勁,為51.2。
盡管6月中旬中國部分地區出現了冠狀病毒感染病例,但由于新出口訂單持續下降,國內需求依然強勁。
財新智庫(Caixin Insight Group)高級經濟學家王哲表示:“6月份,未來產出預期指標繼續上升,反映出制造商相信疫情控制將進一步放松,經濟活動將趨于正常化。”
在東北亞,日本、韓國6月份制造業PMI均有所上升,但仍低于50。
中國臺灣方面,在產出和新訂單雙雙好轉的支撐下,其6月份PMI從5月份的11年低點回升。
印度6月份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的制造業PMI升至47.2,制造業下滑明顯緩解。
在東南亞,制造業狀況在6月份繼續惡化,不過下滑速度較前一個月有所放緩。
IHS Markit的經濟學家Lewis Cooper說:“盡管產量和新訂單的收縮速度已經從4月和5月前所未有的下降中有所緩解,但東盟的商品生產商仍然面臨國內外需求疲軟的情況。”
“在客戶需求出現實質性復蘇之前,該行業在未來數月不太可能出現任何明顯改善,”他說。
下一篇: 6月工程塑料產品綜述及7月行情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