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社消穩步增長,宏觀需求恢復繼續向前邁進,盡管仍未恢復到疫情前,其穩步向好的方向不變,限上單位零售中石油及制品恢復仍舊較慢,后續提升空間仍較大。聚烯烴下游中汽車和家電表現十分出色,穩步增長超過疫情之前,給今年聚烯烴價格帶來強大的支撐。聚烯烴短期基本面偏弱引發了價格沖年內新高后持續回落,中長期仍需看偏多的宏觀經濟帶動和基本面上供需博弈。
一、社消穩步增長? 石油及制品零售增長仍未恢復到疫情前
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514億元,同比增長5.0%,增速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5497億元,增長4.2%。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1415億元,同比下降4.8%。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16884億元,下降5.0%。如圖所示,從社消增長情況看,無論單月還是累計增速仍未恢復到疫情之前,仍有巨大提高空間。
從商品零售增長情況看,跟社會消費總額情況一樣,無論單月還是累計的增速都沒有恢復到疫情之前。新冠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住宿、娛樂等與疫情之前仍舊有較大的差距。隨著歐美新冠疫情出現變種,疫情加劇蔓延,國內零星出現,對上述消費的影響短期難以消除。
限上單位零售情況看,石油及制品零售類復蘇較慢,仍未恢復到疫情之前,11月份同比去年減少11%,1-11月份累計同比減少15.6%。國內消費恢復緩慢,主要依靠出口消化國內剩余量。之前文章多次提高,2020年塑料制品出口遠超預期十分強勁,這毫無疑問是促使和帶動聚烯烴原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力量。在國內雙循環的政策號召下,國內石油及制品的零售恢復到正常指日可待,提升空間將給國內聚烯烴價格帶來支撐。
二、下游汽車和家電增速出色 年內給聚烯烴價格帶來支撐
從汽車產量增長情況看,單月同比增速超過了前兩年,累計增速也恢復到疫情之前甚至超過去年,汽車作為聚烯烴重要的下游之一,產量增長對聚烯烴原料價格的帶動起到很大的正向拉動作用。
從汽車出口情況看,數量和金額累計增速自7月份觸底后維持穩步復蘇態勢,但是仍未恢復正增長。汽車產量的增加主要在國內消費。隨著汽車節能輕量化,更節能電動汽車的異軍突起,對于聚烯烴的需求會增加。
從汽車零售增長情況看,已經基本恢復到了疫情之前水平,同比增長甚至超過過去三年的增長情況,累計增長也基本恢復。國內零售的增長顯示國內消費力量強大,內需仍有提高空間。
家電中冷柜增速一馬當先 出口十分給力
家電作為聚烯烴下游一大用戶,對聚烯烴價格影響舉足輕重。家電產量代表了內需,只要生產為成品,無論銷售與否都已經耗用了聚烯烴等原料。如圖所示,冷柜明顯的產量增速遠遠超過正常增速,源于新冠疫情帶來的需求,特別是西方國家帶來的需求異常增加。
從家電出口情況看,2020年家電出口十分給力,無論數量還是金額累計增速穩步上行。歐美西方國家嚴重的新冠疫情帶來“宅經濟”,中國的家電出口提速。不僅僅是居家工作需還有居家學習需要電腦等工具,
從家電零售增長上看,同比增速基本恢復,但是累計尚未恢復到疫情之前,疫情對家電的消費的影響還在,這也說明我們還有更大的提高空間。
建筑及裝潢材料類零售增長情況不錯,11月同比增速達到了7.8%,累計增速尚未恢復到疫情之前但呈現穩步復蘇局面。基建和房地產的加速發展帶動了建筑及裝潢材料的零售。
三、宏觀偏強下的聚烯烴后市仍需看基本面
12月份基本面偏弱促使聚烯烴價格回落,特別是除了季節性下游開工率降低之外,北方霧霾天氣環保嚴查和南方限電都對聚烯烴下游中小企業開工率有所影響,而對聚烯烴本身基本都是中大型的石化企幾無影響。從供需上看,PE的下游農膜、包裝、薄膜、中空和管材的開工率均逐步下降,復合開工率從最高11月初最高63%下降到12月底的56%,而PE供應則在下半年有中科煉化35萬噸和中化泉州40萬噸、煙臺萬華的低壓35萬噸和全密度45萬噸新增產量投放市場,供增需減下PE價格回落在所難免;PP的下游中BOPP、編織和注塑開工率均也是逐步下降,復合開工率從11月初的62%,下降到12月底的59%,而PP的供應則是在下半年新增中化泉州35萬噸、中科煉化55萬噸和延長中煤榆林二期40萬噸產能開始投放市場,同樣的供增需減的情況下PP價格回落合乎常理。2021年的上半年走勢上并不悲觀,宏觀經濟的強大支撐仍在,隨著國外疫苗和疫情賽跑,全球的經濟在踩離合換擋之間,全球經濟將積極恢復,聚烯烴更多地看本身供需博弈,聚烯烴期貨短期仍將尋底筑底之旅,等待下游需求恢復,等待和宏觀共振,繼續走出向好局面。
上一篇: PE北方地區:部分反彈 多數整理
下一篇: PE華南地區:報盤漲跌不一 成交一單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