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作為口罩概念股龍頭,道恩股份因亮眼的市場表現備受外界關注。2021年,面對限塑令帶來的市場需求與發展機遇,道恩股份在可降解產品產業化的基礎上,繼續向上游基材合成領域挺進,持續發力可降解材料發展賽道。
1月17日晚間,道恩股份公告稱,公p司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紡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簽約投資建設年產12萬噸生物可降解樹脂(PBAT)項目,其中一期投資建設6萬噸連續聚合生產裝置。這意味著,道恩股份將借此完成可降解塑料的全產業鏈布局,為可降解塑料時代實現領跑奠定基礎。
最嚴限塑令落地
開啟巨量市場空間
隨著塑料應用的日益廣泛,廢棄塑料對環境的污染壓力也在不斷加大,限制傳統塑料的使用,開發可降解塑料也逐步引起社會的重視。
2021年1月1日起,史上最嚴限塑令正式落地實施:全面禁止生產、銷售部分塑料制品,推廣綠色塑料制品、探索新業態,并規范塑料廢棄物回收、處置,專項處理塑料垃圾。
我國是全球塑料生產和使用的大國。智研咨詢研報顯示,2019年我國塑料制品總產量8184.17萬噸,需求量為6805.38萬噸。其龐大規模僅從塑料袋的消耗量便可見一斑。據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簡稱“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料袋約30億個,截至2019年,塑料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
在“限塑令”要求下,一些重點地區不可降解塑料產品正在梯度退市,這些塑料制品一旦退出市場,將會給替代品留下巨大市場空白。
“禁塑并非禁止整個塑料工業,而是通過可降解材料對部分不可降解材料進行替代和改善。”中國塑協副理事長馬占峰表示,以玉米、秸稈加工制成的聚乳酸材料為代表,具備可降解功能的生物基材料快速走入大眾視野。目前生物基材料產業標準化、產業化推進很快,近期全國多地發布了限塑具體期限和產品目錄,為生物基材料產品的發展創造了市場空間。
據天風證券數據,限塑令施行前,可降解塑料在我國的市場需求為4.2萬噸。政策全面落地后,僅外賣、快遞、農膜三個領域的需求就將達到154.53萬噸,對應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約270億元,市場增長空間達36倍。長期來看,可降解塑料存在千億元級的市場空間。據國信證券測算,可降解塑料約有1017萬噸的潛在需求空間,對應市場規模約1777億元。
打造全產業鏈布局
培育業績增長新動能
作為改性塑料領域的頭部企業,早在國家限塑政策醞釀之初,道恩股份便積極進行可降解塑料的技術研發和業務布局。通過不斷創新發展,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領域已完成技術和產品的積累,蓄勢待發。
“公司已儲備了可降解塑料技術,形成了系列產品儲備,包括全降解PLA/PBAT合金改性系列產品、全降解PLA/PBAT+淀粉合金改性系列改性料、改性母料產品及低碳降解產品等。”道恩股份董事會秘書王有慶告訴記者,其中,部分產品已完成產業化,可降解改性材料已取得歐盟TUV生物降解認證;下游客戶制品(包裝袋)已取得歐盟、日本、美國等多種認證,并小批量出口。
此前,可降解塑料市場供求規模較小,面對當下驟然暴增的市場需求,產能將成為相關公司能否把握機遇、脫穎而出的關鍵。王有慶告訴記者,在實現技術研發和業務拓展的基礎上,公司順勢而為,布局上游完成全產業鏈打造,為擴張產能、提升規模按下了加速鍵。
中紡院在可降解塑料領域擁有技術優勢,道恩股份一直積極布局可降解塑料并已實現產業化。雙方此次進行戰略合作,將在多方面實現強強聯合。上市公司表示,雙方在可降解材料領域技術研發、產品應用、人才培訓、市場推廣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有利于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加強資源共享,實現優勢互補,為公司在可降解材料領域的產品升級、產業鏈延伸和市場推廣提供技術支撐,將對公司整體的業務發展和業績提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有行業人士分析稱,道恩股份是國內改性塑料行業的龍頭企業,受益于疫情下熔噴布訂單的大幅增加,公司業績實現爆發式增長。在熔噴料業務持續驅動的同時,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領域亦擁有突出優勢及發展潛力。隨著限塑政策落地實施,以及可降解塑料新增產能項目的建設投產,將進一步助力公司業績高速增長。
下一篇: 1月18日:PP早間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