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末央行資產總規模為38.9萬億,相比去年末小幅擴張1456億。分析來看,主要是央行資產端“其他資產”擴張所致。下文對重要科目變化進行分析。
外匯占款:央行資產負債表國外資產包括外匯、貨幣黃金、其他國外資產,是央行持有的占比最高的資產類別。數據顯示,1月央行外匯占款余額21.1萬億,環比增加92億。
從2002年開始,中國加入WTO以后,出口大量增加,企業手中獲得了大量外匯。在當初強制結售匯的背景下,央行吸收了絕大多數外匯,并投放相應的人民幣,形成了外匯占款。再加上人民幣強烈的升值預期,大量熱錢的涌入,進一步快速增加了央行持有的外匯資產。
而從2014年開始,人民幣開始出現貶值預期,資本開始出現外流,央行持有的外匯資產開始明顯減少,到了2017年以后基本穩定。去年以來我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產能的快速恢復使得全年外貿情況明顯轉好,資本與金融項也呈流入態勢,但外匯占款并未大幅增長。中信證券(27.600, -0.17, -0.61%)分析認為,其原因在于有較大量的外匯流入我國銀行體系后并未形成人民幣資產,而是再度投資至海外。
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表示央行將錢借給銀行后,形成對銀行的債權。該項目主要由逆回購、MLF(中期借貸便利)、PSL(抵押補充貸款)、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操作形成。
1月該科目余額為13.2萬億,環比減少1283億,主要原因在于逆回購余額減少了約1800億。
其他資產:1月末“其他資產”余額1.93萬億,環比增加2720億。市場人士推斷,其他資產可能主要包括固定資產以及對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
2019年1月“其他資產”的變動也引起市場分析人士廣泛關注和猜測。對此,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央行金融統計數據解讀吹風會上表示,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資產”,是未單獨列示的資產科目集合,主要是一些雜項資產項目和應收暫付項目。年底時,這些項目中有不少會有季節性變動的特點。待年末時點過去后,這些季節性變動會減弱或消除。
儲備貨幣:儲備貨幣也就是基礎貨幣,包括“貨幣發行”、“金融性公司存款”、“非金融機構存款”。1月末儲備貨幣余額為31.68萬億,相比去年末減少1.36萬億,主要是“金融性公司存款”余額減少。
金融性公司存款包括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1月臨近春節,取現需求增加,導致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有所下降。
政府存款:央行資產負債表下的政府存款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每年的季初1月、4月、7月、10月會出現明顯增長,季末3月、6月、9月、12月減少。這種季節性特征主要是因為季初企業繳稅和季末財政支出集中的影響。1月末政府存款余額5.35萬億,環比增加約1.5萬億。
總體看,央行在保持資產負債表基本穩定的同時,實現了貨幣信貸的有效增長。1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76.32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6個百分點。
央行行長易綱去年6月表示,2018年以來,央行10次降準,釋放流動性約8萬億元,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15%降至目前的9%左右,商業銀行可使用的錢相應增加了,貨幣乘數上升了。降準一方面表現為央行資產負債表的縮表,另一方面體現為商業銀行通過發放更多貸款形成貨幣擴張效應,同時央行通過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又相應進行了擴表。所以,央行的降準和增加再貸款都是擴張的貨幣政策,但反映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上,前者是縮表,后者是擴表。
“這幾年,央行擴表和縮表在金額上大體相當,央行資產負債表規?;痉€定在36萬億左右,這與目前國際主要經濟體央行資產負債表大幅擴表的機理不同。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表現為持續合理擴張,貸款保持較高增長,這也表現出貨幣政策傳導效率不斷提高,市場機制的運行良好?!币拙V稱。
上一篇: 湖北首個PBAT項目開工
下一篇: 牛年使牛勁 節后聚丙烯一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