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記者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海寧研究院獲悉,其合作單位——浙江海寧心源科技經過與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產學研合作,在尼龍彈性體自主研發、規模化生產上獲得突破,有望實現材料供應鏈的國產自主化。
尼龍彈性體是一種新型高分子材料,可通過改性賦能成為無數種新材料。目前中國在尼龍彈性體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等方面尚處起步階段,若國外在材料上斷供,尼龍彈性體很容易成為新的“卡脖子”難題。
為打破這一局面,浙江海寧心源科技(下稱“心源科技”)聯合浙江大學、四川大學、東華大學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走上了產學研之路。
心源科技創始人吳中心是20世紀80年代的浙江大學畢業生,也是研發總負責人。
“之前我們公司主要從法國阿科瑪公司進口尼龍彈性體材料,不僅貴,而且訂貨后要過半年才能拿到貨。”他說,投身于尼龍彈性體研發、生產,是因為不想再受制于人。
帶著這樣的初心,經過十多年潛心研發,心源科技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尼龍彈性體材料,并成功申請專利34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
此前,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召開的“尼龍聚醚/聚酯彈性體開發與國產化”科技成果視頻鑒定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萬泰領銜的鑒定委員會認為,心源尼龍彈性體材料主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海寧研究院副院長盧紅偉也是一位新材料專家。他表示,心源尼龍彈性體材料已經可以替代進口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研發上的突破,心源科技還在中國率先設計了一套年產達3000噸的生產線,實現了尼龍彈性體規模化生產。
因為在自主研發和規模化生產上的突破,一些以往依靠國際供應鏈的企業,正把視角轉向中國國內,尋求尼龍彈性體材料的替代方案。
據悉,新一代華為智能手寫筆易損配件——筆尖,采用的就是心源科技的尼龍彈性體。第二代華為鴻蒙智能手寫筆又用上了這一材料。
在盧紅偉看來,心源科技已掌握了合成尼龍彈性體的關鍵技術控制參數。“我們隨時可以應對國外尼龍彈性體生產公司潛在的斷供可能。”他希望,通過各方團結協作,做好尼龍彈性體上下游產業鏈,把市場做大的同時,把供應鏈體系搭建好、守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