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OPEC產油國部長級會議于近期落幕。雖然面臨疫情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各方決定繼續施行7月達成的逐步增產方案,并對未來能源需求的復蘇持樂觀態度。
原油經紀商PVM Oil Associates高級市場分析師瓦爾加(Tamas Varga)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超額增產并不符合產油國利益,OPEC+拒絕了美國提速增產的要求,維持現階段緊平衡的供需格局依然是最佳選擇。
OPEC+重申團結重要性
根據OPEC+此前達成的協議,各成員國將自8月起逐月釋放40萬桶/日的產能直到年底,同時原本2022年4月到期的協議將繼續延期到同年12月。
然而國際油價在產油國集團達成協議后出現劇烈波動,“德爾塔”變異毒株的迅速傳播疊加增持消息引發了外界對供需失衡的擔憂,再加上美國政府施壓各國進一步增產,兩大石油合約在8月中下旬一度跌向熊市泥潭,但上周颶風Ida襲擊墨西哥灣沿岸又讓原油短短一周內迅速反彈超10%。
歐佩克官網發布的最新聲明顯示,各方暫時拒絕了進一步擴大增產的要求。聲明強調,盡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繼續產生一些不確定性,但隨著未來經濟復蘇加速,經合組織OECD的原油庫存有望持續回落。
OPEC+官方統計數據稱,7月整體減產履行率為110%,繼續保持此前各方團結減產的有利局面。鑒于當前的石油市場基本面和對其前景的共識,會議決定繼續實施此前各方批準的生產調整計劃和月度生產調整機制,按計劃將2021年10月的月度總產量上調40萬桶/日。
OPEC+重申有必要繼續磋商和密切監測市場基本面,并維持現有月度會議制度。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與7月會議聲明略有不同的是,尚未完成配額的國家補償減產期限延長從9月底延長至12月底,相關國家需要在9月17日前提交補償計劃。按照日程安排,下次部長級會議將在10月4日召開。
就在三周前,居高不下的油價和通脹壓力令美國要求沙特等國繼續增產,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當時稱,美方正與OPEC+成員國就競爭性市場在定價中的重要性進行磋商。競爭激烈的能源市場將確??煽亢头€定的能源供應,產油國聯盟必須采取更多措施支持復蘇。如果不加以控制,汽油價格上漲可能會損害正在進行的全球復蘇。
瓦爾加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德爾塔”變異毒株在全球快速傳播,歐佩克目前仍在石油供應方面掌握著局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生產計劃,超額增產對油價的潛在影響并不符合各國的利益,因此他們拒絕了美國的要求。
供需天平將如何變化
卷土重來的疫情因素擾亂了原本樂觀的能源需求前景,而產油國潛在的產能釋放預期也可能為市場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
根據歐佩克+聯合技術委員會(JTC)最新預估,預計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長595萬桶/日,造成每天90萬桶的供應缺口,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將繼續增長420萬桶/日,但隨著該組織和組織外國家逐步提高產量,屆時市場將產生每天160萬桶的過剩產能。與此同時,經合組織OECD的商業石油庫存將在明年5月前保持在2015~2019年平均水平以下,隨后庫存水平將逐步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JTC在報告中提及了另一種情況,即假設需求增長低于基準情況,而非歐佩克國家的供應增長高于基準情況。最壞情況下,2022年全球將出現450萬桶/日的過剩產能。在此前歐佩克發布的市場月報中,該組織已經提及了非歐佩克產油國超預期增產的可能性,特別是在目前油價依然處于三年高位的較有利市場環境中。
如今美國頁巖油有望卷土重來,近期多家能源巨頭的并購交易似乎在為新一輪產能釋放做準備,油服公司貝克休斯的活躍鉆井平臺數已經重回400關口。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周三發布的數據,上周美國原油日產量環比增加10萬桶,達到1150萬桶,為2020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作為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疫情因素并未對美國需求造成實質性破壞,實際上美國煉廠的產能已經接近2200萬桶,回到了去年3月時的水平。與此同時,伊核協議談判進展關系到超過每日100萬桶原油的動向,美國和伊朗此前進行了多輪間接會談,努力恢復旨在控制伊朗核發展的2015年核協議。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周三表示,一旦美國政府單方面的非法制裁被解除,伊朗準備將石油產量提高到可能的最高水平,以補償美國單方面制裁造成的巨大損失。
瓦爾加認為,近期油價上漲受益于多重利好因素,除了颶風季對墨西哥沿岸的持續威脅,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全面批準輝瑞疫苗帶動了樂觀情緒,同時美聯儲有關年內縮減資產購買計劃預期的落地打壓了美元,也對油價產生了支持。
不過未來油價的上行空間有待觀察,瓦爾加表示,疫情因素的不確定性暫時無法解除,同時美聯儲最終宣布減碼計劃也可能短時間內提振美元打壓油價,當然伊朗談判進程也值得關注。
整體而言,他對市場前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其認為隨著疫苗接種普及、原油庫存下滑以及疫情最終得到控制的預期有望提振投資者信心,在順利收復70美元關口后,布倫特原油年內有望重回75美元/桶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