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的陸地采油平臺——中國石油集團吉林油田分公司新215區塊16號大井叢平臺近日投產。目前,該平臺23口井已見出油,平均單井日產油1.4噸,其余油井正在排液。
據介紹,大井叢平臺新投產的16號平臺共有油水井72口,是繼2015年吉林油田1號大井叢平臺分布48口油水井建成投產后,再次創造的亞洲最大陸地采油平臺新紀錄。
傳統的布井方式是跟隨出油點布設直井,油井位置分散,不易管理。而大井叢則采用定向井等技術,將多口井集中建設在一個平臺上,真正形成了油井叢林。16號平臺占地面積僅1.85萬平方米,但控制地下含油面積卻達8平方千米,地質儲量達300萬噸,土地占控比達1:432。與以往常規分散式單井方式對比,大井叢平臺減少了永久征地面積6.79萬平方米,實現了由常規小平臺建井向集約化鉆完井、工廠化作業、一體化集中處理的超大平臺建井模式的轉變。
同時,集約化井叢對注水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臺注水井最大井斜達50.03度,測試成功率低,測調成本高。為實現降本提效,吉林油田攻關完善了新的分層注水工藝技術,對平臺的16口注水井,采取智能地面分注工藝、遠程智能自動測調技術,配套防噴作業一體化技術,完成1口井測試僅需要10分鐘,與原地面分注對比提效66%,與井下作業對比減員3/4,測試時間縮短90%。
此外,該平臺的56口油井還摒棄了傳統的“驢頭”式抽油機舉升方式,完全采用油田自主研發的液壓直驅型抽油機。該類型抽油機重量輕、占地面積小,沖程及沖次可無級調節,且高效節能。據統計,應用新型液壓抽油機后,日耗電量由以前的120.1千瓦時降至90千瓦時,節能25%。
實現集約化建產的同時,大井叢也為集團化壓裂技術提供了舞臺。吉林油田開發的集團壓裂技術可實現大規模多井同層同步壓裂,不僅進一步節約了壓裂成本,而且較常規重復壓裂可提高單井產量1.6倍以上。據統計,吉林油田平均單井日產0.6噸,16號平臺在投產初期,單井日產已是油田平均日產的2.3倍。且通過從項目方案制定、項目實施到投產的全過程多專業一體化管理,平臺所在區塊采收率保守預測可達到18%,對比原來區塊提高1.8% 。
上一篇: 埃萬特收購帝斯曼的防護材料業務
下一篇: OMV向化學品和材料生產商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