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美國公布的5月CPI明顯超出市場預期。隨著5月CPI刷新近40年以來的高位,“通脹見頂論”被證偽,高企的通脹數據重創美股,美三大股指均跌超2.5%,其中納指更是重挫3.52%。華爾街開始猜測美聯儲將于本周加息75個基點,這是自1994年以來美聯儲從未采取過的激進動作。業內人士認為,A股與美股之間的關聯度并不高,雖然美股波動加劇,但A股觸底反彈的過程仍未結束,相對獨立的走勢也依然是可以期待的。
通脹“爆表” 美債實際利率飆升
上周五A股收市之后,美國發布的5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8.6%,顯著高于市場預期的8.3%,創下1981年12月以來新高。即便剔除了波動較大的能源和食品,核心CPI同比上漲6%,比市場預期的5.9%也更高。環比來看,五月CPI上漲1%,核心CPI上漲0.6%,均超過市場預期。受到通脹數據“爆表”影響,美股遭到重創,三大股指均跌超2.5%,納指重挫3.52%。
與此同時,歐股也受到波及,跌幅持續擴大,意大利MIB指數大跌超5%,歐洲斯托克50指數、德國DAX指數、法國CAC40指數均跌約3%,英國富時100指數跌2.3%。VIX恐慌指數升至5月31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聯儲中期保持鷹派舉措概率大增
業內機構指出,美聯儲9月加息50bps的概率較大,今年內不存在暫停加息的可能;當前單次加息75bps的概率仍然不高,重點關注本周美聯儲議息會議聲明及會后鮑威爾講話釋放的信號(預計美聯儲6月-7月態度整體鷹中偏溫和,而非像5月會議前大幅引導市場緊縮預期上行)。
由于油價和食品價格高企、夏季出行需求激增以及住宅項增速不減可能導致6月美國CPI仍在8.5%左右的高位,且三季度美國通脹或仍處于磨頂過程。通脹創新高令市場對于后續美聯儲緊縮預期升溫,同時遠端經濟衰退預期有所提高。由于通脹超出前高,10年期美債利率可能突破3.2%的前高,但上行空間有限。
今年以來,海外資產的交易邏輯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去年12月下旬開始到今年1月,鮑威爾改口,3月加息預期飆升到100%,美債飆升。市場交易的是超預期緊縮,納斯達克和A股創業板大跌,但道瓊斯跌幅有限。
第二階段:4月下旬開始到5月底,由于美國經濟數據和美股財報低于預期,美聯儲表達9月后可能放緩或者暫停加息的可能,9月加息50bp概率大幅回落。市場交易衰退預期,通脹預期回落,美債見頂回落,大宗商品除原油外大多下跌,A股創業板大幅反彈。
第三階段:6月初開始,美國就業、制造業、通脹數據先后超預期,拜登約見鮑威爾要求壓制通脹,美聯儲表態不再提及9月后暫緩加息,9月加息50bp概率大幅回升。市場在交易美聯儲更大力度收縮,美債再次突破3%,美元升值,A股創業板波動加大。
機構:底部第一波修復仍在繼續
對于A股后市,海通證券荀玉根團隊認為,過去五次熊市見底后第一波修復行情指數漲幅在17%-35%,平均值為25%,之后會回吐漲幅的60%左右,主要是基本面還不扎實。4月市場低點是淺V型反轉底,對標歷史,第一波修復進行中,未來波折可能源于國內通脹回升、盈利預測下修及外圍擾動。
目前來看,本輪見底后的第一波修復可能還沒有走完,但是已進入后半段。4月27日低點以來市場已經上漲了一段時間,各指數漲幅也較為可觀,與過去幾輪修復行情類似,本輪漲幅大的指數也是前期熊市跌幅大的指數,其中科創50指數漲幅領先。具體而言:截至6月10日,科創50指數本輪修復最大漲幅為32.5%(前期熊市最大跌幅為-47.9%),中小板指為22.1%(-38%),創業板指為21.4%(-40.7%),上證綜指為14.2%(-23.3%),滬深300為12.5%(-36.7%)。今年4月低點以來上證指數漲幅為14%,相比歷史均值25%還有距離,即便是漲幅最小的2016年上證指數也上漲了17%,因此從歷史規律看本輪上漲可能還沒有走完,但是已進入后半段。
策略方面,目前仍維持前期的判斷,即“新基建”階段性更優,如數字經濟、低碳經濟,三季度后半段重視消費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