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9月即將過半,距離冬季越來越近,不少國家還正陷入電慌、氣荒的雙重打擊中,在原料緊缺、成本高昂雙重壓力下,歐洲化工巨頭們也被迫開始減產甚至關停。
?巴斯夫:已開始購買氨,而不是生產氨,以減少其路德維希港工廠的天然氣消耗,30萬噸/年TDI產能也可能受到影響。
?道達爾能源:對其法國Feyzin25萬噸/年裂解裝置進行停工檢修工作
?科思創:處于德國的工廠,可能面臨關閉化工生產設施甚至整個工廠的風險;
?萬華化學:位于匈牙利的35萬噸/年MDI裝置和25萬噸/年TDI裝置,已于今年7月開始停產檢修;
此次能源危機給歐洲化工生產帶來巨大壓力,由于天然氣價格飆升,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也已經開始購買氨而不是生產氨,這也說明能源和天然氣密集型的產品已經開始出現進口替代了,若能源問題持續,出于成本壓力,巴斯夫還有進一步減產甚至斷供可能。歐洲是繼中國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化工品生產基地,現許多化工巨頭減產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