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烯烴產業正同時面臨原料成本高企、新產能持續釋放和需求疲軟三重挑戰。近日,ICIS發布報告稱,絕大部分亞洲生產商的利潤率正在因此受到嚴重擠壓。至少在2022年底至2023年,亞洲烯烴生產商在利潤上的“痛苦”時期將持續。
ICIS稱,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基于不同原料的亞洲烯烴生產商大部分時間都在虧損。由于原料價格高企,亞洲乙烯、丙烯生產商的成本大幅增加,與此同時,需求增長受到抑制,衍生品市場則因產能擴張競爭加劇,導致利潤受限。亞洲一家以液化石油氣為原料的綜合性化工企業的第三季度財務業績顯示,其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46%。以石腦油和丙烷為原料的亞洲生產商,其裝置也在低負荷運行,甚至暫時停車。
受此影響,2022年下半年以來,亞洲乙烯和丙烯的開工率顯著下降。ICIS表示,由于利潤率低、需求不足和產能增加,2022年亞洲烯烴的平均開工率將低于2021年。第三季度,亞洲乙烯裝置的平均開工率降至81%,同比下降6個百分點。
據ICIS于10月中旬發布的最新價格預測,與2022年相比,2023年亞洲乙烯價格將在較窄的范圍內波動。在短期供需失衡略有改善的驅動下,預計2023年東北亞乙烯平均價格將略有上漲。ICIS的判斷來源如下,產能擴張方面,預計2023年亞洲乙烯產能將增長8.5%,低于2022年12.7%的增幅。需求方面,在更加動態、靈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2023年亞洲終端用戶的消費增長有望進一步回升。伴隨外購乙烯的衍生品項目投產,新的乙烯下游需求也將被激發出來。因此,與2022年下半年相比,預計2023年東北亞乙烯利潤率將有所改善。然而,ICIS認為,考慮到明年能源價格仍將保持高位,而市場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風險的擔憂與日俱增,亞洲乙烯價格漲幅仍將受到限制。另外,考慮到2023年有40%的乙烯新增產能計劃于年初投產,2023年第一季度,亞洲石腦油和乙烯之間的利差仍將保持低位。
亞洲丙烯供需失衡的情況則更為嚴重。同樣面臨需求增速不及供應增長、外圍環境氣氛不佳等因素,亞洲丙烯市場還將受到自身產業鏈矛盾加劇的影響。在年內剩余時間和2023年初,丙烯價格將易跌難漲。在供應充足的同時,下游主要產品的弱勢行情將傳導到丙烯市場。但丙烯價格下跌空間也將受到成本支撐而有限。明年第二季度開始,丙烯價格有望回升。整體上看,ICIS預計2023年丙烯均價將較2022年小幅回落,主要受到全球經濟滯緩和丙烯產業鏈競爭加劇影響,尤其是下游聚丙烯(PP)市場。
對于PP市場,ICIS表示,在利潤不佳的情況下,2022年內多套PP新產能未能真正投放。部分生產商單開烯烴裝置而未投產其配套PP裝置,也有部分需外采丙烯的PP項目,在試車后停車待運行。若丙烯—PP價差得以保持在60~80美元/噸,將增加這部分PP裝置的利用率,從而支撐丙烯價格。
上一篇: 跨國化企密切關注塑料回收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