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實施汽車國六排放標準有關事宜的公告》,其中確定了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國范圍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標準6B階段,禁止生產、進口、銷售不符合國六排放標準6B階段的汽車。針對部分實際行駛污染物排放試驗(即RDE試驗)報告結果為“僅監測”等輕型汽車國六B車型,給予半年銷售過渡期,允許銷售至2023年12月31日。
受近三年疫情等不可控因素影響,高庫存壓力在各個領域均有所體現,但據業內人士介紹,經過三個多月的汽車促銷后,截止2023年4月底,不滿足RDE要求的庫存車輛已從200萬臺左右降至百萬臺以內。然而,汽車作為金額較高的產品,其銷售節奏和大眾消費輸出都相對謹慎,現在政策給予的“半年銷售過渡期”,也是結合市場調研反映的實際困難所得,目的旨在紓困解憂。綜上,多數人普通認為,接下來可能會出現一定范圍內的降價潮,但是很難達到3月份的降價程度。
其次,為了滿足新的排放標準,汽車制造商需要采用更高性能的發動機和更先進的排放處理技術等,這將意味著對各個部件基礎材料的要求也在升級。目前,汽車領域所能應用到的再生塑料主要集中在內飾方面,比如再生PET會用于座椅材料。除內飾外,回收的保險杠破碎料屬于再生PP領域,也可用于制作新的保險杠。不僅是再生塑料,汽車也是PP、PE、ABS等大宗塑料一個比較大的下游領域,比如儀表板、保險杠、方向盤、儀表外殼、裝飾亮條等等。隨著降碳政策的帶動,汽車節能減排、新能源汽車的興起,汽車輕量化成為行業主流,塑料在汽車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多。
現貨庫存有待處理,對需求端拉動力不足
需求的持續性偏弱,是目前制約塑料及再生塑料市場走向利空的主要原因,而此次輕型車國六實施公告的發布,在執行初期仍以消化原有庫存為主,且因降價原因所出去的銷量,勢必會抵消后市一定時間內汽車用戶的需求,故而體現在需求預期上仍難見利好。
回收毛料或有增加,成本支撐力不乏減弱
汽車銷量的上升,原有舊車流入二手市場或報廢的量將有所增加。不管是哪種方式,二手汽車要想重新銷售,勢必會做部分內飾及零部件的維修或更換,同時淘汰掉原有廢塑料。另外,由于與汽車相關廢塑料品較為集中,其回收難度相比食品級塑料要小,這將意味著回收貨源量同比現在及往年將有所上升。貨源的增加等同于供應量的增多,同樣等同于價格優勢的下滑,故而從該角度來看,其成本支撐力或減弱。
利空預期占比較大,短期仍以積極成交為主
綜合上述分析,在降碳政策拉動下,汽車的輕量化及減量化設計逐漸成為發展趨勢,自2023年7月1日后新生產上市的汽車所用材料中,塑料有著質量輕、性能優異、設計自由度大等特點,塑料及再生塑料在汽車且不僅限于汽車上的應用占比或呈現向上趨勢,且隨著塑料回收利用率的提高,廢舊汽車塑料的再生利用不僅可以節約石油資源,同時在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上也貢獻著它不可忽視的能量。
然而,2023年4月份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6%,較上月持平,已經連續8個月在榮枯線之下,其中中國下降比較明顯,這顯示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經濟復蘇動能不強。2023年4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49.2%,較上月下降2.7個百分點,低于榮枯線。指數在連續3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后,再次回到榮枯線之下,顯示經濟復蘇基礎尚不牢固,一方面是受外需疲弱拖累,另一方面源于目前內需快速釋放多數仍落在服務端,也就是非制造業。大環境的利空是制約大眾消費的關鍵因素,疊加出口下降、內需偏弱雙重擠壓,短期市場反彈力度難有趨勢性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