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ASF正在向日本跨國公司旭化成株式會社(Asahi Kasei Corporation)的ROICA事業部供應生物質平衡四氫呋喃(THF BMB)(這里指以生物質原料制備的低碳產品)。
THF,或四氫呋喃,是一種透明的液體,可以與水混合。它通常用于生產制造高彈性氨綸和彈性纖維的關鍵原料——聚四氫呋喃。此外,THF還用作有機物質的溶劑,也可用作各種合成的反應介質或起始原料,在各種化學合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旭化成將使用BASF的THF BMB生產其ROICA?品牌(羅依可)下的質量平衡級可持續彈性纖維(指氨綸材料)。此合作旨在支持旭化成客戶推出新的可持續服裝系列。
而該生物基氨綸主要是以常規的生物基的聚四氫呋喃來制備生物基氨綸。即:BDO → THF → PTMEG(聚四氫呋喃) → 氨綸 → 紡織 的生產工藝。
資料顯示,旭化成表示,與現有產品相比,使用BASF的THF BMB可以將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約25%。在產業線中進一步減少其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到總體減少約50%的目標。
全球氨綸纖維的低碳路徑對比 氨綸纖維對紡絲原料和產品性能的要求極為苛刻,紡絲原液粘度要適中,所紡出來的纖維性能在伸長率、回復率、張度、張力衰減率等方面均要達標。比如20D的生物基氨綸纖維絲極細,9000米長的纖維絲僅重20克,同時還要兼顧穿著舒適性、材料彈性、紡絲成品率等綜合要求,開發難度極大。 在生物基氨綸產品方面,目前傳統生物基氨綸通過PTMEG(聚四氫呋喃)制備,現有的美國和韓國同類產品可降低碳足跡基本在20%-70%范圍(見下圖),而且這一生產路線長、產品成本高。 10月3日,南京工業大學發布,南京工業大學郭凱教授團隊與連云港杜鐘新奧神氨綸有限公司、蘇美達輕紡國際集團攜手,設計并開發出全新生物基氨綸材料“奧美南Omina”,避開了傳統的制備路徑。 該材料采用完全不同于聚四氫呋喃生物基氨綸路線,利用全新的生物基原料和氨綸制備思路,經過分子結構設計和聚合工藝改造,氨綸纖維70%的成分來自生物基原材料,與由化石原料制成的同等產品相比,其碳足跡最高可減少44%,同時保持了與傳統萊卡纖維相同的性能參數。 對此,有媒體認為,氨綸行業近年來產能產量持續提升,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行業處在產業升級,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而在全球面臨生態環境污染等難題面前,可持續發展與時尚緊密結合已成為必然。
上一篇: PS市場早間提示(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