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恢復向好總體回升的態勢更趨明顯。中國經濟持續向好也給外企在華投資注入“強心劑”,近日,多家外資金融機構陸續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巴斯夫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樓劍鋒也在接受南都、N視頻記者專訪時表示,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充滿信心。
從1885年進入中國市場,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已逐步成為中國化工領域重要的外商投資企業,先后在上海、南京、重慶、湛江等多地建立生產基地和研發樞紐,產品涉及汽車、房屋、食品、農作物、醫藥等眾多領域,幾乎涵蓋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大中華區已成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
2018年,巴斯夫宣布在廣東湛江建設一體化生產基地,預計至2030年投資總額將高達100億歐元,由巴斯夫獨立建設運營。這不僅是巴斯夫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也是中國重化工行業外商獨資企業“第一例”。2022年9月,該基地首套裝置已正式投產。樓劍鋒表示,在接下來的5到10年中,巴斯夫將繼續全面推進大型在華項目的建設與運營,其中超過一半都將用于廣東湛江一體化基地的建設。
看好中國市場增長潛力
南都:巴斯夫長期以來重視中國市場、對在華投資充滿信心的原因是什么?
樓劍鋒:中國是全球化工市場的半壁江山,市場增長潛力巨大,一直是巴斯夫的增長引擎。尤其目前中國經濟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這勢必將給以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為主要業務抓手的巴斯夫創造更多機會。
南都:是什么吸引巴斯夫將亞太地區的創新研發中心落地中國?
樓劍鋒:中國的市場機遇和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與巴斯夫以化學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助力零碳經濟的理念十分契合。我們始終堅信,創新是驅動綠色轉型的關鍵。加之如今中國在諸如新能源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帶動全球發展,有著很好的產業基礎和創新環境。因此,在創新研發方面,巴斯夫選擇立足上海、聚焦中國、面向全球。
啟用于2012年的巴斯夫上海創新園,是巴斯夫亞太區最大的研發基地。依托上海創新園,我們的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能夠更好地支持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客戶的需求。
今年6月,包括兩座全新研發大樓的上海創新園三期項目的正式落成,標志著我們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化工市場的又一里程碑。通過在研發領域的持續投入,我們致力于提高本土創新能力,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高端制造業和可再生能源等快速增長的領域,與客戶共同創新,攜手共贏。
此外,我們也非常關注與學術界合作的開放式創新。中國高校有著非常強的創新能力,并且能夠與巴斯夫所需要的商業化的、能夠切實提升生產規模的創新很好融合。接下來,巴斯夫會充分利用在中國的創新園基地,進一步開展與學術界及初創公司的合作。
巴斯夫一名研究人員在上海創新園的工藝催化實驗室進行日常儀表讀數檢查。
南都:上海創新園主要專注于哪些領域?有怎樣的特色及成果?
樓劍鋒:巴斯夫在上海主要專注于材料創新。如特性材料的研發,包括各種先進的高性能材料解決方案,以提供卓越的阻燃性、電絕緣性和耐用性,以及出色的加工性和美觀多功能性,用以支持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電動工具、電子消費品和汽車行業應用的快速增長。
此外,上海創新園還重點關注生產流程的優化和創新,并將相關工藝成果直接應用到巴斯夫在中國的30個生產基地,降低我們自身在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化學品的使用,提高工業過程的回收率。
與中國“雙碳”目標相契合
南都:2022年,巴斯夫大中華區銷售額較2017年增長60%,同時碳排放量降低19%。巴斯夫在減碳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樓劍鋒:巴斯夫為實現減碳目標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在研發層面,我們積極推動創新。其中一個例子,是巴斯夫的蒸汽裂解裝置在基礎化學品的生產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相比目前的常用技術,這一革新技術通過使用可再生能源來替代天然氣,將有望實現至少90%的二氧化碳減排量。目前,巴斯夫正在德國總部進行世界上首臺全部采用電加熱蒸汽裂解裝置的試驗。
生產過程中,巴斯夫亦通過不斷優化工藝、加強數字化管理降低能耗,同時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動循環經濟,包括充分利用廢熱作為熱能來源、回收廢料垃圾生產生物降解材料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巴斯夫購買和制造并舉,大規模使用綠電,即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趨近于零的電能,如太陽能和風能,大幅度降低碳排放量。從2021年開始,巴斯夫就在中國直接采購綠電。目前,巴斯夫在中國的六大生產基地參與了國家發改委的綠電試點交易,是長三角最大、珠三角第二大綠電購買方。
與此同時,我們在各大基地都裝上了光伏板,并在上海浦東基地建成了第一個儲能基地。今年7月,我們還與明陽達成協議,在華南共同建設運營海上風電場,并成立合資公司“湛江明陽巴斯夫新能源有限公司”,自己開發、建設、運營海上風電,主要供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使用,進一步助力該基地到2025年一期項目投產時,可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電。
因此我堅信,未來5到10年,巴斯夫仍能做到在業務增長的同時降低碳排放,逐步實現到2050年碳凈零排放的最終目標。
巴斯夫多措并舉,大規模使用綠電,在各大基地都裝上了光伏板。
南都:2021年,巴斯夫推出了氣候中和路線圖,這將如何與中國的“雙碳”目標相結合?
樓劍鋒:巴斯夫推出的氣候中和路線圖和中國“雙碳”目標的契合度非常高。從時間上來看,中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巴斯夫亦根據目前開發的減排技術和零碳技術的最新進展,為自身設定目標——2030年與2018年相比,在全球范圍內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5%,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
目前,巴斯夫在全球共有七個一體化基地,其中中國就占了兩個,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因此,想要實現我們的減碳目標,就必須把在中國的工作做好。我們的一體化基地不單只專注于生產,更涵蓋物流、能源、基建等各方面的一體化。這種綜合一體化的模式提高了整個運營過程的效率,同時也有助于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除自身努力外,巴斯夫還致力于與產業鏈上的伙伴攜手合作,共同提升碳足跡透明度,用我們的產品來幫助合作伙伴實現他們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最大海外投資項目落地廣東
南都:一體化理念是巴斯夫長期以來的關鍵優勢之一,是什么吸引巴斯夫將在華最大的一體化基地落地廣東湛江?
樓劍鋒:作為巴斯夫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湛江一體化基地至2030年投資總額將高達100億歐元,由巴斯夫獨立建設運營,建成后將成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
建成后的湛江一體化基地將主要包括一個可年產100萬噸乙烯的蒸汽裂解裝置,以及多個面向消費市場的下游產品生產裝置。通過采用尖端技術,全面落實智慧生產理念并遵循最高安全標準,該基地將成為智能化與可持續生產的典范。
巴斯夫選擇將這一項目落地湛江,實則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產物。首先從市場層面考慮,廣東省是中國經濟強省,更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汽車電子等行業發達,而這些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我們的化工及材料產品,市場需求量巨大。因此,選址湛江即是在貼近市場的地方進行投資,在接近華南地區客戶地方扎根。
與此同時,湛江作為港口城市,在交通方面享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當地大型集裝箱碼頭的加持下,無論是原材料進口還是產品流通都變得十分便捷高效,為一體化基地的運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此外,廣東省政府在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更為湛江一體化基地項目的順利落地提供了最堅實的保障,如在進口資質、審批支持等方面,當然最重要還是廣東國際化、法治化以及尊重知識產權的營商環境。
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
南都:巴斯夫如何看待中國綠色石化行業的前景?
樓劍鋒:近年來,中國持續推進工業領域綠色轉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綠色低碳產業加快發展。作為能源密集型行業,化工行業對從源頭推動生產方式綠色轉型責無旁貸。
在我看來,未來中國的化工行業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除更為人們所熟知的處于產業鏈上游的大化工外,位于產業鏈下游的精細化工,如新材料、新產品、新解決方案等,亦將成為發展重點。
南都:巴斯夫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接下來在中國市場還有哪些主要投資或項目計劃?
樓劍鋒:巴斯夫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依舊充滿信心。受世界經濟大環境影響,可能會存在一些短期波動或不確定因素,即便如此,我們仍堅定不移地繼續全面推進湛江一體化基地建設等大型在華項目的建設與運營。
接下來的5到10年中,我們計劃在華投資的資金,超過一半都將用于廣東湛江一體化基地的建設。此外,我們還將繼續推進在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的諸多項目,力爭在增進產能的同時,不斷增強創新力。
上一篇: 比亞迪(BYD)正在加緊海外建廠
下一篇: 利空突襲國際油價重挫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