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郵政局出臺《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包裝物料、基本建成社會化的快件包裝物回收體系。
2015年,我國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06.7億件,穩居世界第一。今年1月至7月,我國快遞企業累計完成157.5億件的業務量。小編不得不佩服大家“買買買”的實力!
購物達人們在收到包裹高興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快遞包裝上有多少細菌和有害物?有人說:“拆個快遞等于翻一次垃圾堆”,也有網友吐槽:“拆快遞必須沐浴齋戒三天,不是我太隆重,是它真的太臟了”!那快遞包裝到底是何等“毒物”?趕緊來看看!
我國快遞包裝的標準,僅有2009年的《快遞封裝用品》國家標準,但只是一個推薦性標準,并沒有強制性,許多快遞包裝上,根本沒有注明生產廠家、原材料。
快遞包裝有許多種類,按材質分有紙質、塑料等。由于價格競爭十分激烈,快遞包裝行業許多小型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從化工垃圾、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中回收的再生料生產快遞包裝塑料袋,而這種塑料袋一般含有超標的重金屬、有毒有機物和細菌病毒等致病體。紙包裝中,則往往使用過量的填充物以提高紙張克重,使用劣質油墨進行印刷,這導致紙包裝上殘留的有害有機物超標。
不僅如此,快遞在運輸、送達過程中,還可能沾染周圍環境攜帶的細菌、污染物等,進一步增加其骯臟度。“按國際標準說法,一件快遞包裝上的細菌,可能比垃圾桶更多。”
而我國一項網絡小調查結果曾顯示,有33%的參與者表示拆快遞后從不洗手,99%的人只是“偶爾想起才洗手”。
快遞包裝帶“毒”,看來,有很多小伙伴根本木有意識到啊!下面,讓小編來教你幾招,讓各位寶寶好好保護自己遠離有毒物!
看顏色就能辨別包裝材質
快遞包裝有許多種類。按材質分有紙質、塑料等,紙質價格較貴,批發價一件接近1元。因此,人們收到的快遞,特別是“包郵”快遞,通常為塑料包裝。
你的快遞塑料包裝是啥材質?從顏色上就可判斷
“灰黑色”
這種包裝袋,想必“剁手黨”們都很熟悉了。據說我國七八成快遞都用它進行包裝。這種快遞包裝完全以“回料”制作,可能殘留大量有害物質。
“回料”,是化工產品行話,即生產中的廢棄料或使用后的陳舊料,經過重新加工后形成的材料,俗稱垃圾。
回料制作的包裝常加入添加劑,它們在一定條件下易揮發,也會產生有毒物。
“綠黃色”
包裝為快遞包裝中產階級,一半是舊材料、一半是全新料混合制作,航空件偶爾可見。
“白色”
快遞包裝中的貴族,標明由全新材料制作,大約0.25元一件,在普通快遞中基本絕跡。
據非統計,多數人都是先用指甲摳個洞,然后暴力撕開,迫不及待地鑒賞其中的“寶貝”是否合心意。部分心急的人,甚至用嘴咬開快遞!
拆快遞的標準程序如下:
1、桌上墊舊報紙或其他紙張,快遞置于其上;
2、用剪刀或者裁紙刀剪開膠帶,挑開包裝,取出快遞,戴手套效果更佳;
3、馬上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徹底洗手,然后再好好欣賞快遞中的商品。
4、拆了包裹后快遞包裝要及時、合理清理到室外或者通風處,不要囤積在辦公桌周圍或家里。 因為廢塑料等物質可能含有甲苯、甲醛,一旦在不通風的環境,這些氣體積累,吸入后會不利于身體健康。而且包裝袋堆積后,還有與其他成分交叉混合,導致細菌滋生的風險。
上一篇: 塑料產業點價模式盛行 加速貿易商洗牌
下一篇: 麥當勞緊急召回數百萬條塑料運動手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