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中海油化工與新材料科學研究院牽頭開發的乙烯羰基酯化法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試裝置在陜西延安順利開工運行。
該MMA中試裝置按照400噸/年規模設計,包括PSA工段、原料凈化及羰基酯化工段、醛酯氣相縮合工段、產品分離及精制工段、原料及產品罐區等,項目前期經過4000余小時小試連續評價試驗,催化劑活性好,性能穩定,滿足中試試驗要求。5月25日,中試裝置順利產出合格丙酸甲酯中間產品,為打通中試試驗全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該項目的成功研發和應用,將為中海油下游煉化產業下游干氣或乙烯等資源高值利用、差異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有力推動煉化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MMA主要合成工藝介紹
MMA的合成方法較多,包括丙酮氰醇法(ACH法),異丁烯/叔丁醇氧化法(C4法)、乙烯法(C2法)、甲醇-醋酸甲酯法(C1法)等,按照其原料碳數不同,可分為C1路線、C2路線、C3路線和C4路線。從全球來看,目前最常用的生產工藝是ACH法,該工藝技術比較成熟、穩定簡單,約占全球的61.6%,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中國地區;其次是C4法,由日本觸媒化學工業公司和三菱人造絲公司于1982年開發,該工藝先進、原料無毒無害、副產少和成本低,約占全球的30.5%。
乙烯法符合我國國情
合成MMA的乙烯羰基酯化法原料價廉易得,生產流程短,裝置投資較低,單套裝置規模易于做大,是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綠色清潔原子經濟性的工藝路線,也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最經濟最有前景的技術路線技術,但由于技術被外國企業掌握且不轉讓,國內對于該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仍存在空白。2022年起,由中海油材科院牽頭,聯合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和延安能化開展聯合攻關,開發出低溫高選擇性的羰基酯化鈀系催化體系和醛酯氣相縮合堿催化劑,打通了以乙烯、甲醇、一氧化碳和甲醛為原料,經兩步法制MMA工藝路線。
下一篇: 國際油價2024年6月5日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