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科思創宣布,已成功完成位于多爾馬根的TDI(甲苯二異氰酸酯)工廠的現代化改造,并正式啟用了該工廠。
據悉,此次現代化改造的核心是安裝了一個重達150噸、高近20米的新反應堆,通過回收反應過程中產生的能量用于蒸汽生產,實現能源循環利用。此次改造后能耗較傳統工藝降低80%,每年可減少2.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該工廠是科思創在歐洲經營著的歐洲最大的TDI生產工廠,年產能為30萬噸,使用的是由科思創開發的氣相技術。科思創于2023年夏季啟動改造,投入數百萬美元,此次改造成功不僅強化了工廠在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的市場地位,而且顯著提升了歐洲TDI生產的競爭力,也為客戶提供了碳足跡更低的TDI產品。TDI是各種聚氨酯基材料的關鍵化學原料成分。
另外,科思創還提出了目標到2030年,每噸產品的能源使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0年減少20%。
低碳化、綠色化是未來發展重點
此外,在全球TDI行業綠色轉型浪潮中,我國也在實現TDI的低碳化、綠色化發展中有了新的進展:2024年8月陜煤技術中心成功開發世界首套非光氣法TDI綠色合成工藝技術中試裝置。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異氰酸酯系列的低碳化,全球企業正在通過工藝革新、原料替代、碳循環突破等方式實現。例如聯泓新科于2024年6月宣布其國內首創非光氣法XDI生產技術并且產品通過客戶驗證;2025年2月中科院過程工程所聯合陜煤團隊完成尿素法非光氣MDI技術工業化試驗,打破了國際壟斷;
此外,生物基MDI作為生物基聚氨酯的關鍵原料,在雙碳背景下,加上生物基聚氨酯產業規模的擴大,未來生物基MDI市場規模將逐步擴大。巴斯夫、科思創、華峰化學、朗盛等企業都有布局生物基MDI,例如使用巴斯夫生物質平衡MDI生產的聚氨酯冷庫夾芯板已于2024年投入商業化運營;華峰化學和科思創使用含植物廢棄物的替代性原材料生產生物基MDI。關于生物基MDI。
另外,日本東曹通過CO2回收技術,將其捕獲的CO2用于生產異氰酸酯產品(MDI、HDI等),推動聚氨酯產業鏈低碳化。
海外TDI裝置紛紛關停,全球產能向我國集中
全球TDI產能分布情況如下圖,受能源成本及環保政策影響,海外TDI產能持續收縮。其中,阿根廷和整個拉丁美洲唯一的TDI制造商Petroquímica Río Tercero公司因公司規模有限,競爭加劇,利潤低迷,于2024年10月關停了其位于科爾多瓦產能為2.8萬噸/年TDI工廠。
巴斯夫已于2023年初關閉了其路德維希港基地的TDI及其前體裝置;日本東曹也于2023年停止了其位于日本Nanyo的TDI生產(約2.5萬噸/年)。
而我國憑借完善的產業鏈配套,成為全球TDI主要供應地,已占據全球近40%的TDI產能,萬華化學、科思創、巴斯夫等企業主導市場,現有產能如下:
國內現有TDI產能及工藝(截至2024年6月)
其中,萬華福建TDI一期和二期計劃將分別擴產至36萬噸/年,華魯恒升也規劃在荊州建設30萬噸/年新產能。
不過,國內現有及擬建產能仍以光氣法為主,低碳技術的規模化應用成為未來關鍵。
TDI市場情況
從市場來看,自年初以來,國內TDI市場維持穩定,1月中旬還出現了價格小幅上漲,2月初價格開始下降,截至3月17日,華東、華南地區主流報價在11900-12500元/噸區間,下游需求表現平淡。然而2024年TDI市場一直處于需求低迷,多數TDI生產企業凈利潤出現虧損,2024年上海巴斯夫7月TDI結算價為13400元/噸,其8月掛牌價18000元/噸,相較于去年來看,今年TDI價格相對較低。
隨著全球產能格局重構,我國在保障供應的同時,需加速技術升級以應對國際競爭與低碳轉型雙重挑戰。從前文來看,我國在加速推進非光氣技術產業化進程。
此次科思創歐洲工廠的升級不僅為行業樹立能效標桿,也標志著TDI生產正從傳統高耗能模式向綠色化、高效化邁進,為聚氨酯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下一篇: 寧德時代,投資320億的大項目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