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剛開局,整個華北地區都籠罩在濃濃的霧霾之中,很多人借此形容今年的經濟狀況。遠景不清近景不明,想投過迷霧看未來,但未來不但撲朔迷離,還彌散著霧霾的味道。我們的經濟想走過這段霧霾期,著實的不容易。
正因為這么大的霧霾,華北重工業再度要求限產關停,但環保部的禁令依然沒什么卵用,很多企業為了利益仍然撕毀封條,擅自開工。而霧霾真正的原因,比如燃煤的火電廠,我們卻也不敢痛下殺手,畢竟電力是代表著整個工業的文明,不到萬不得已,相信沒有誰有這個決心給一個城市斷電!即便天天忍受霧霾之苦的老百姓,如果問你斷電斷暖氣,換回藍天!你愿意嗎?恐怕沒幾個會投贊成票,因為沒電的日子遠比霧霾難以忍受的多的多。
所以我們能做的其實不多,只能是盡量的壓耗能的產能,比如鋼鐵、有色、化工這些行業,但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供給端去產能就讓市場失靈,去年底大宗商品的價格突然飆漲,主要就是因為生產資料短缺所導致的。然后為了抑制價格,壓產能的手放開了,價格就回落了,而今年估計PPI依然會延續回落,因為根據歷史上看,需求端帶動的商品牛市才會長久,而供給端短缺造成的價格暴漲,通常來的快去的更快。過了冬天,一旦入春,北方多風,霧霾很快就散了。然后大家估計也就忘了污染這回事了,而那些鋼鐵、化工、有色又都可以開工了,而且弄不好是玩命開工,以追回冬天的產能。所以很可能PPI的價格在年后會有快速的下跌。這對于市場上的周期性行業,肯定是個壓制。
今年開始貨幣政策肯定是封殺了寬松的空間,而房地產調控也必然壓低房地產投資。那么就只能寄希望于財政擴張所帶來的基建投資了,但這些真的好嗎?根據經濟學人的雜志披露的數據顯示,其實我們已經開始做這方面的準備了,2015年底開始我們重工業,鋼鐵水泥為代表的行業開始了反彈。而這多少都跟這個冬天的霧霾有關。
而如果明年要大比例的投入基建,這些污染環境的重工業還得加班加點,當然春天多風,霧霾不顯。但再到冬天,霧霾仍然不會有絲毫改變。于是有人爭論了,到底是要增長,還是要環境。我們一直試圖兩個都要,想在增長中找平衡,這個思路是對的,但這個平衡卻始終向增長傾斜。不敢對于重工業和污染企業殺的太狠,怕傷及經濟增長,禍及就業,進而影響穩定。但真的會這樣嗎?
其實這些年,就業早就已經多元化了,不僅限于工廠和單位,很多人在淘寶做生意,就一個人賣貨一年收入數百上千萬,你能說他沒有工作嗎?有些人在做視頻主播,每天晚上能有幾千塊的收入,他還上什么班?還有做游戲代練,游戲陪玩的,其實他們過得比那些工廠上班的工人不知道強多少倍,這都是實體經濟衍生出來的繁榮,而我們發現,這些行業的出現,都是建立在商品經濟的基礎上,換句話說我們做出了衣服、服飾、鞋包才有了互聯網電商,有了電腦有了網絡才有了主播和游戲,所以中國經濟的核心就是商品經濟,我們要發展的是我們的制造業,是我們的高端工業產品。向大煉鋼鐵,架橋修路,動不動就蓋個新城鬼城,并不會對經濟增長的質量有任何改善。這些東西是不會帶動需求的,沒有需求貨幣乘數就低,你把鬼城蓋完了,這些工人并不能在這里找到新的工作崗位,他還是會下崗回家。你還得再給他找個修什么的活。所以然并卵。而每一次經濟刺激都是一次國進民退,國企在里面充當急先鋒,把好好的商品經濟擠垮,讓實體經濟也就更加蕭條。去年民間投資斷崖式下跌,就已經很成問題。如果再用財政的方式刺激,又搞什么4萬億,這么下去未來的趨勢就是重回計劃經濟的軌道。必然損害商品經濟,損害市場最終損害衍生出來的服務業。
所以有的時候壯士斷腕,把經濟增長慢下來沒什么不好,不要為了投資拉動GDP而投資,少修一條路,少建一個煙囪就是對環境最好的保證,既然是新常態,就要有經濟下滑的準備。98年國企改革,大家都走出國企,下崗失業成批成片。結果怎么樣,不也過來了嗎,還迎來了2001年中國經濟新的騰飛,如果不改制,不下崗,大家還都是鐵飯碗。也不敢把住房推向市場,結果肯定比現在要糟糕的多。所以我總說,看空中國經濟是不對的,中國經濟有著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有著全世界最勤勞最想發財的勞動者,還已經具備了全世界最發達的基礎設施,我們的高鐵美國人都比不了。諸多要素我們都已經具備了頂級條件,我們只需要放開市場,給市場經濟自由,給民營企業發展空間。經濟自然會調節,會以最高效的方式發展。你把稅減了,民企多賺錢,他就會擴張,雇傭更多的工人。何必又要非得把稅收上來,替他花!然后民企活不下去工人下崗,你還得沒事找事的多開工建設一些項目,給這些下崗的民企工人找工作。這很顯然是一個受累不討好的事情。但我們卻不斷重復這樣的工作。
上一篇: 【塑米晚報】1.5國內通用塑料交易收評
下一篇: 中石化華北PP聚丙烯價格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