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集中供暖之后,部分地區天然氣供應收到限制,同時京津冀以及周邊地區企業限產以及錯峰生產導致煉廠裝置負荷紛紛下降。山東、華北地區影響較為明顯,西北區域暫沒有收到大面積限產影響。不過,臨近年底,各大煉廠任務量基本完成,近期,煤化工企業以及個別煉廠裝置負荷降低。
煉廠降低負荷的同時,整體市場的液化氣供應量也有所下滑,尤其是醚后碳四的爭奪戰加劇。當前,西北地區深加工開工率相對平穩,但是部分地區醚后碳四的產量小幅收窄,且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不斷上漲,原料氣價格持續上行。
WTI價格漲至兩年來高位,但是油品市場并沒有良好改善,烷基化油價格上推動力受到限制,震蕩盤整為主。這就與原料氣價格持續上漲的態勢形成鮮明對比,最終結果導致深加工企業的盈利空間不斷縮小。
從上圖可以明顯的看出,隨著原料氣價格的不斷上漲,不管是烷基化裝置還是異構化裝置利潤是在不斷縮減的。到目前,西北地區烷基化廠家盈利空間在160-180元/噸,異構化裝置持續倒掛。就當前形式來看,除非調和油市場有大幅度調整,整體深加工盈利情況仍將難以得到改善。
深加工生產成本大體包括水、電、煤、人工及損耗。
上一篇: PP塑料原料11月24日早間提示
下一篇: PE原料每日聚焦(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