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市新河鎮雅雀村文化活動中心左側,有一個半圓型的休閑圍廊。那里,經常有村民坐在廊凳上納涼聊天。8月14日早上,一位中年男子騎摩托車到文化中心,看到休閑圍廊下坐著一位穿黑色t恤的男子,上前打招呼說,“你那幢昨天結頂了吧,看把你高興的。快點發香煙慶祝一下。”
穿黑色t恤的男子叫林友寶,今年42歲。從19歲開始,他就在雅雀村從事廢舊塑料分類加工。“這些廢舊塑料在別人眼里是垃圾,在雅雀村人眼里卻是‘黃金’。”過去的幾十年里,雅雀村600多畝耕地,有200多畝被各種違建廠房占用。去年3月18日,林友寶那間千余平方米的簡易廠房被拆除。那天,6輛大型挖掘機開進雅雀村,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違建廠房應聲倒下。一天時間村里被拆除的違法建筑有8萬余平方米,360戶人家的雅雀村,從事廢舊塑料業和洋垃圾拆解產業的230戶人家,因此失業。
“其實我村拆除違法建筑是從前年開始的。”雅雀村黨支部書記曾軍初告訴筆者,“2012年,我村首先拆除了外地人租用在村里的1.5萬多平方米違法建筑,2013年又拆除了1萬平方米。”
占用土地面積、損壞村莊形象的違法建筑拆除了,雅雀村告別了昔日到處是垃圾的臟、亂、差、臭,但農田除一部分復耕和綠化外,也留下了遍地殘垣斷壁的荒涼景象。
“拆”是為了更好地“建”,“破”是為了更好地“立”。
幾次大規模拆違不僅讓雅雀村破除了發展“頑疾”,同時也找到了新農村建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整治環境污染、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結合點。新河鎮常務副鎮長戴瑞旭說。“三改一拆”的關鍵是拆后利用,通過調整村莊規劃、農村土地整治、規并零散用地等,一個面積75畝、建設標準廠房的小微企業創業園圖紙呈現在雅雀村民面前。
一期8幢標準廠房,面積2.744萬平方米。20多戶村民、15家企業報名競標,他們贊賞村里統一規劃、統一報批、統一建設、凈地出租、業主出資的做法,最后11家企業競得首期8幢標準廠房。
“競得標準廠房,企業不僅解決了生產場所問題,更重要的是獲得發現空間和轉型升級機會。”新河鎮分管工業副鎮長管富明說,很多企業以前租用或擅自搭建簡易廠房,哪怕是從事最低級的廢舊塑料也能獲取不薄的利潤。進駐標準廠房后,不僅隨著環境的改變使企業再沒有臉面從事低端產業,招標價、年租金、管理費用等高額的運行成本,也倒逼企業必須淘汰落后產業,必須轉型升級,否則沒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
林友寶這次與朋友一起競得2號樓標準廠房,已經做了20多年廢舊塑料業務的他,考慮到客戶、業務和技術等因素,準備繼續從事塑料產業,“肯定不是做以前的廢舊塑料回收加工了,像大溪那邊一樣做新塑料。光廠房就投入600多萬元了,要想辦法創新提升,做大做強。”林友寶說。
“小微企業創業園一期8幢標準廠房今年1月9日開工,合同建設工期480天,8幢全部打好基礎,現在兩幢結頂。從目前進度看,應該可以提前完成。”曾軍初說。雅雀村小微企業創業園二期48畝建設用地已經完成土地征用和圖紙設計,到時將有更多的企業有機會進駐。
上一篇: 日科學家研發用于儲存啤酒的特殊塑料瓶
下一篇: 車用工程塑料國產水平低 發展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