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業極其頻繁的兼并重組,一方面造就了“陶氏+杜邦”的巨無霸,另一方面,那些被剝離的企業卻不得不面對日益殘酷的市場經營環境。
2004年,從拜耳集團剝離出來的朗盛,就走到了這樣的十字路口。朗盛大中華區總裁錢明誠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坦言,“剛從拜耳分割出來,走了一些彎道路,當時有一些合資的企業不是很成功,對合資比較謹慎,步伐比較緩慢。”
而十年后,通過整合重組,不斷尋找合作機會,朗盛在中國的銷售額翻番,由4.72億歐元增長至10億歐元,要知道化工企業取得這樣的成績已十分可喜。全球市場上,朗盛營收達到了80億歐元。
朗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3年,而作為一家獨立的企業,他只有十年歷史。如何掙脫宿命,如何找回這家既“悠久又年輕企業”的昔日輝煌?
上下游通婚
在全球原油價格暴跌之際,投資上游資源,對化工企業來說的確是一樁好買賣。
2015年9月,朗盛和沙特阿美公司達成協議。雙方按照“50︰50”投資比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其中沙特阿美將拿出12億歐元的真金白銀,而朗盛則將其合成橡膠業務注入合資公司。
全球最大的合成橡膠生產商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商結成戰略聯盟。“可以想象,從石油的開采一直到最終的橡膠產品,整個產業鏈都是一家公司來承擔。”在錢明誠看來,這種模式將助力這家合資企業“會成為全世界最有競爭力的合成橡膠生產商之一。”
從謹慎合資,到主動尋求合作機會。在錢明誠眼中,經歷了失去不少機會,交了不少“學費”后,朗盛更加自信了。
一邊是原油價格持續暴跌,迫使石油企業“降低身段”,主動尋找轉型機遇;一邊是下游化工企業在自身受益的情況下,以合理價格介入上游資源,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抵御經濟波動。實現強強聯合,這也是當下流行商業的潮流。
眾所周知,石油化工領域受整個產業周期影響巨大,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石化企業可以獲取巨額利潤,而在經濟周期低谷,企業盈利能力便會大幅下降。從產業周期來看,上下游企業的合作,不失為一個有效平抑產業周期的雙贏措施。
有分析就認為,朗盛生產的合成橡膠可以實現從油田到產品等終端的綜合產業鏈服務,從而減少經濟周期性影響,強化朗盛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對于沙特阿美,可以為其創造新的收入來源,實現高附加產品的高利潤率。
“在中國市場,我們尋找長期可持續性的發展機會,力爭和中國經濟增長同步,合作模式可以多元化,合資、獨資,只要能夠提升競爭力。朗盛將尋求各種戰略合作的可能和機會。”錢明誠向《英才》記者表示,在中國,朗盛也已經與汽車廠商、石化產業、橡膠工業等領域的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
據公開數據顯示,在經歷過往雙位數的快速發展后,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朗盛的業績增長不如以往。朗盛2015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由于原材料成本下降造成產品價格下降,銷售額為19.53億歐元,小幅下滑4.3%,但凈利潤卻逆勢增長了17.1%。
整個實體經濟不振的情況下,錢明誠卻指出,中國城鎮化率還有很大空間,經濟轉型對新材料的需求依舊很大,因此會“逆勢”增加對中國的投資。
2004年朗盛從拜耳集團獨立出來時,亞太地區的固定資產只占公司總資產的5%,到2015年時這一比例已經提升到了35%。
加碼新材料
盡管中國經濟繼續放緩,但朗盛在中國的投資腳步似乎沒有停歇的意思。
2.35億歐元(人民幣18.5億元),2015年朗盛將迄今為止在中國最大的單筆投資落在了常州,該工廠將生產公司的優勢產品——三元乙丙橡膠。而就在該年末,浙江寧波,投資總額為6000萬歐元的氧化鐵紅顏料工廠剛剛實現竣工。
在談及對中國的投資歷程時,“創新、可持續工藝”是錢明誠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據悉,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氧化鐵生產國和消費國,然而由于工藝落后,中國每年有很多的工廠因為環境污染而被停產。
朗盛投資于寧波的無機顏料工廠,就采用了先進的工藝。資料顯示,這家工廠能夠減少約80%的能源需求量,且高達80%的工業用水可以直接循環利用,寧波新工廠也將憑此達到最高的國際環保標準。常州工廠同樣采用創新工藝,能有效降低生產能耗。
在F1賽車、世界杯足球以及高速列車上,都使用了朗盛生產的產品。高性能聚合物、高品質中間體和高性能化學品是公司聚焦的三大產品領域。
以汽車材料為例,朗盛的材料可以幫助汽車生產商減輕零部件重量多達50%,從而降低油耗”。
朗盛一直在和奧迪、寶馬、奔馳等許多汽車產業知名廠商以及包括德國夢達馳在內的一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保持合作,在保證汽車速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為汽車提供高性能的塑料汽車部件。
面向未來,中國制造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建筑、汽車、生物醫藥、污水處理等領域都會對化工新材料產生巨大的市場需求。
錢明誠向記者介紹,基于朗盛本身的核心業務,以及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朗盛會重點關注綠色機動化、城市化、潔凈水需求等領域。
朗盛曾經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一個測試模型,在使用了綠色機動化技術后,2020年上海可以減少38萬噸燃油以及126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綠色機動化概念”就是朗盛一直推崇的,包括綠色輪胎、輕量化材料、可持續發展的皮革材料以及電池等。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及輪胎出產國,而中國目前的輪胎出口面臨著較大的壓力。作為全球第一梯隊的合成橡膠生產商,朗盛的相關產品和技術可以通過減少輪胎與地面摩擦產生的阻力,進而實現降低能耗。
潔凈水領域是錢明誠感興趣的另一個重要領域,“在中國,除了空氣以外,水污染方面的挑戰更加嚴峻。”
在水處理方面的解決方案上,朗盛目的是將污水凈化,以滿足發電廠、半導體工業、制藥甚至飲用水的循環利用需求。此外,錢明誠還透露朗盛在海水淡化方面進行了一些工作,預計會在未來幾年內在市場上落地。
上一篇: 新型吹膜機順應市場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