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詩級”原油暴跌
各大機構紛紛下調對今年經濟預期,現價與期貨價暴跌說明市場信心極其不足,投資者多做空資金大批離場。新冠肺炎對油價的影響,從三月份開始全面呈現,波及范圍廣。
“黑天鵝事件”打開了油價的下跌閥門,“灰犀牛事件”又進一步助長了跌勢。
WTI:1月8日跌破60美元,2月4日跌破50美元,3月9日跌破40美元,3月16日跌破30美元,3月30日盤中跌破20美元。
截至3月底,WTI和Brent分別創下了自2002年2月和11月以來的最低點。
市場心態的崩潰,令原油首當其沖成了全球金融產品中,價格反應最為劇烈的一個源頭產品,在不到3個月的下跌期內,總共出現了7次開盤跳空,這在原油價格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今年原油市場的心態比往年更脆弱,當需求側和供應側的任意一方再出現變數,油價就會做出超出其基本面的強烈的反應,這也就注定了今年原油價格勢必會經歷大起大落的局面。原油作為工業企業的“血液”,是工業企業的源頭,雖然隨著聚丙烯原料多元化的發展,PP價格和原油價格相關性有所降低,但是整體走勢依舊保持一致。原油價格波動除了成本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一種心理影響,大部分時間同步漲跌。年后國際原油暴跌的情況下,“覆巢之下”,PP/PE等下游產品又“安有完卵”。
二、疫情影響下聚丙烯價格走勢
進入2020年,新增產能繼續密集投產,浙江石化、恒力石化1、2月份相繼投產。春節因素疊加疫情爆發,在長達近2個月的時間里有效需求持續處于冰點。市場完全依靠期貨波動帶動套利需求以及超低價格下逢低買盤艱難尋求支撐。
聚丙烯作為原油的下游產品,一方面成本面受其依托,市場心態因其大幅漲跌而受影響。另一方面回歸到自身供需面來看,聚丙烯兩油庫存仍然居高不下,維持在130萬噸左右的高位。3月份隨著國內疫情過去,需求面存一定好轉預期,但經歷了艱難的復工以后,生產企業再次面臨外貿訂單大幅縮減的危機,不少終端工廠再次降負荷或減產,整體開工率有下滑風險,加之原油價格大跌,進一步加劇了上游原料市場價格再次下跌,整個上下游一氣呵成,跌至低點。3月底4月初,受疫情影響,防護用品需求大增,纖維料市場帶動整體行情快速走高。且受場外投機需求推動,4月中旬,PP報盤達到年內最高點。隨后受國家政策以及下游需求等條件限制,PP價格快速回落。
三、原油大跌,煤/油制聚丙烯利潤差距增大
聚烯烴產品的主要生產工藝為石腦油裂解、煤制烯烴、丙烷脫氫等,依托于廉價的煤炭資源,煤制烯烴成本相較油制偏低,但在低油價時代,煤制烯烴的競爭力受到較強沖擊。原油路線其成本及利潤與原油價格密切相關,因此原油價格變動情況至關重要,從產品毛利情況來看,隨著原油價格連續觸底,油制產品盈利情況較好。
考慮專用料下游市場容量有限,需求不及通用料,正常市場環境下,以通用料走量獲取充足現金流,以專用料為新的增長點,提升企業產品綜合競爭力可謂是錦上添花,但在當前市場,原油崩潰需求預期偏空環境下,通用料銷售受阻,專用料增收成為被動選擇。
目前看原油暴跌并不會促使煉廠增加太多PP供應,對價格的影響應較有限。此外,在國內PP的需求恢復過程中,投機囤貨需求領先于實際需求,當下市場供需環境,若沒有自身核心競爭力,現階段煤制烯烴企業,唯有逆風前行。如若減產降負,降低的不僅僅是企業營收,減少的不僅僅是企業虧損,減產降負,帶來的恐怕將是固定客戶的減少,市場份額的流失。
四、后市預測
當前中國已基本控制住疫情,短期看疫情對上游供應端裝置的影響趨向微弱,加之國內現在有較高的共識----經濟要盡快恢復到正常秩序,企業復產復工的心情較為迫切。
但不排除境外疫情爆發導致的中國輸入性病例增加從而致使國內疫情再次爆發,若此種情況出現,疊加當前聚烯烴庫存仍處高位,屆時供應端可能再次被動減產或者停車,聚丙烯市場受疫情沖擊而再次走弱。
上一篇: 聚丙烯新一輪擴能周期 沿海地區增量迅速
下一篇: 過山車行情過后 未來市場能否歸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