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石油價格的上漲提高了石化原料的價格,但由于如此多的需求仍然受到封鎖的抑制,這種上漲可能無法有效地推動下游化學品和聚合物的價格上漲。
這使得化工行業可能被擠在中間,許多市場的利潤率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尤其是汽車和耐用品的市場。
即使是在3-5月份的恐慌性購買中繁榮起來的包裝用聚合物,也有可能回歸到更正常的需求模式。
大多數聚合物價格還沒有像原油那樣劇烈反彈。美國PE出口和價格的回升更多的是受關稅下降的推動,而非需求復蘇的推動。
隨著全球范圍內的封鎖解除,業內人士對下游需求和價格的復蘇抱有希望。
對6月和7月的預期很高,但到目前為止,這些都是希望,而不是現實。
消費者情緒是關鍵
積極的消費者情緒對推動經濟活動至關重要。人們只有對未來充滿信心,才會購買汽車、房屋和電子產品等高價商品。
否則,他們只會購買生活必需品,這使得家庭和個人護理、食品和醫療市場在危機期間相對穩定。
隨著世界各地失業率的上升,許多人對未來感到緊張,開始儲蓄而不是消費。
僅在美國,過去10周就有4000多萬人申請失業救濟,失業率從3月份的4.4%升至14.7%。
2020年世界正走向衰退,上半年失業率上升,GDP大幅下降,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到冠狀病毒前的水平。
關注中國
中國首先擺脫了封鎖,因此應該引領經濟復蘇的步伐,但事實上,中國政府決定今年不設定GDP目標,這表明中國經濟還不盡如人意。
今年這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很有可能收縮。
這反映在化工市場上;單乙二醇(MEG)工廠的開工率在3月份高于70%,但在4月份降至60%,到5月末降至55%左右。
隨著價格暴跌,利潤被壓縮甚至虧損的生產商不得不減產或停產。
截至5月22日的一周,華東地區港口庫存增至132萬噸左右,高于2020年初的45.9萬噸。
中國的出口市場還沒有走強,尤其是制成品市場。
例如,紡織業仍處于低迷狀態,國內需求萎縮,而市場參與者則等待海外訂單回升。
上周,ICIS亞洲區高級顧問John Richardson、咨詢公司International eChem主席Paul Hodges和ICIS Insight編輯Nigel Davis討論了這些主題。
“油價上漲是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成本在上升,但下游正成為一個災區,”Hodges說。
John Richardson指出,化工產品價格的上漲速度沒有石油快,盡管乙烯、丙烯和苯的價格有所上漲,但下游價格還沒有跟進。
“中國的經濟增長很多都是投機性的,有人認為中國今年晚些時候會迅速復蘇。我看不出今年中國的化學品和聚合物需求增長是積極的,”Richardson表示
Hodges說,西方許多陷入財務困境的零售商還沒有信心在圣誕節和感恩節向中國供應商下大訂單。
Nigel Davis強調,要對疫情的走向及其對經濟的影響做出預測是很困難的。
“你可以對一周左右的情況做出預測,但這預測可能是完全錯誤的。我們知道,這場流行病將緩慢復蘇,但經濟如何復蘇,以及對個別化學品的影響,將大不相同。”
發展中國家可能會因這一流行病而失去十年的經濟增長,估計有6000萬至4200萬人陷入極端貧困。
西方零售商已經取消了孟加拉國的服裝訂單,這個國家的紡織品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出口額的81%。
化學品烏云
Richardson分析道:“人們說這不會像2008和2009年那么糟糕,但我不這么認為。經濟活動的損失比金融危機還大,這意味著我看不到化學品和聚合物行業今年會出現正增長。”
“對于任何進入耐用品行業的產品,我預計該行業將出現嚴重的負增長,行業會出現一些整合。”
對于Davis來說,低運營率不太可能在未來幾周和幾個月內得到改善。
Hodges總結道:“這是向新的常規化工公司轉移面臨的一個關鍵選擇。他們是否會繼續背負債務,以現金償還股票回購?
“還是我們要重新把重點放在人們能負擔得起的必需品上?我們將建立一個化學工業,以滿足未來社會的需要,還是造福于華爾街的冒險家?”
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出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警告,評論員們最擔心的是社會動蕩和政府管理不善,這可能會使疫情的影響更加嚴重。
上一篇: 美國乙烯優勢尚存
下一篇: 陶氏在亞太地區推出消費后再生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