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drocarbonprocessing表示,基于目前的政策設定,全球石油需求將在2026年前逐年上升,但更強有力的政策和行為變化可能會很快帶來需求高峰。
國際能源機構(IEA)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世界石油市場已從新冠疫情引發的大規模需求沖擊中反彈,但仍面臨高度不確定性,這對石油行業構成了考驗。
IEA最新發布的《石油2021》中期市場年度報告稱,全球石油需求預測已轉為較低水平,如果各國政府對清潔能源的日益重視轉變為更強有力的政策,以及由疫情誘發的行為變化變得根深蒂固,那么需求的峰值可能出現地比之前想象的更早。但在該報告反映當前政策背景的基本情況下,到2026年,石油需求將增至1.04億桶/日,較2019年增長4%。
“新冠疫情危機造成了全球石油需求的歷史性下降,但不一定是持久的。實現擺脫石油的有序過渡對實現氣候目標至關重要,但這將需要各國政府做出重大政策改變,并加快行為改變。如果不這樣做,從現在到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將逐年增加,”IEA執行主任Fatih Birol博士說,“要使世界石油需求在短期內達到峰值,就必須立即采取重大行動,提高燃油效率標準,促進電動汽車銷售,抑制電力行業的石油使用。”
這些行動——再加上遠程辦公的增加、回收利用的增加和商務旅行的減少——可以在2026年前將石油使用量減少多達560萬桶/天,這意味著全球石油需求將再也不會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亞洲將繼續主導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長,在IEA報告的基本情況中,亞洲將占2019年至2026年間增長的90%。相比之下,許多發達經濟體的汽車保有量和人均石油使用量都要高得多,預計需求不會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全球煉油行業正與產能過剩作斗爭。為了使利用率恢復到正常水平,至少需要停產600萬桶/日。與此同時,中國、中東和印度繼續推動新的產能增長。因此,預計到2026年,亞洲原油進口量將激增至2700萬桶/日,需要中東原油和大西洋盆地創紀錄的產量來填補這一缺口。
上一篇: 亞洲乙烯每日報道:弱勢運行
下一篇: 三月高位僵持 聚乙烯前景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