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長效耐候地膜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棉田使用240天后,完成回收實驗,可實現重復利用,回收率顯著優于同類產品,大幅減少塑料殘膜對土地的污染,為棉田可持續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該地膜采用北京化工研究院、化工銷售華北分公司和中天合創聯合開發的EGF-34GL高耐候地膜專用料生產。這也是國內推出的首個耐候地膜專用料,其在新疆棉田成功應用,標志著中國石化高耐候地膜專用料技術從實驗室研究階段邁入工業化應用推廣階段。其優異的回收率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農作物產量,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
新疆降水稀少,具有保水、節水、增溫、抑制雜草等作用的地膜對棉花持續高產和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市場上,一些塑料地膜使用后無法回收,廢棄的地膜碎片一旦進入土壤,可能導致耕地質量惡化。
耐候性指材料對光照、冷熱、風雨、細菌等的耐受能力。近年來,北化院致力于研發可回收利用的綠色耐候地膜專用料。科研團隊深入研究樹脂牌號、添加劑種類及薄膜加工技術等,從基料選擇、配方調整、性能檢測、工業化放大等多個環節入手,研制開發具有突出防老耐候性和穩定加工性的聚乙烯樹脂專用料,改善耐候地膜性能。經北化院、化銷華北、中天合創和下游用戶等產銷研用4方共同努力,目前已累計生產超過800噸的EGF-34GL高耐候地膜專用料,用其生產的耐候地膜各項指標優良,物理機械性能遠優于國家標準。
上一篇: 多機構經濟復蘇預期增強,國際油價大幅上漲
下一篇: 亞洲乙烯每日報道:僵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