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整個華北如北京、天津、河北等9個省市都籠罩在了霧霾之下,能見度低于500米的濃霧。這么大霧霾,已經持續了好幾年,真的有解嗎?為什么說我們治理霧霾,要比英美難的多?
我們治理霧霾難度 遠大于洛杉磯和倫敦
這兩天,整個華北如北京、天津、河北等9個省市都籠罩在了霧霾之下,其中,遼寧西部、河北中部、山東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能見度低于500米的濃霧。受大霧天氣影響,近50條高速路部分路段封閉。清晨的北京能見度不到50米,而石家莊昨天的霧霾據說已經達到了1000,比爆表值高出了兩倍,有人笑談,現如今要在菜市口殺人,都不用劊子手砍頭了,午時三刻一到,扯下犯人的口罩就行,當然這是玩笑話,霧霾的殺傷力也還沒有那么大。但總歸對我們生活及健康產生著重要的影響,這么高濃度的霧霾,極容易引起感冒、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及肺炎、哮喘發作,誘發或加重慢性支氣管炎等。特別是對小孩子危害更大,人長時間處于霧天中,可引起氣管炎、喉炎、肺炎、哮喘、鼻炎、眼結膜炎及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這個霧霾已經好幾年了,一到冬天就霧霾,而且最可怕的是,一個月20幾天霧霾,讓你沒地方躲沒地方藏,總不能不呼吸吧。有人也沒少調查,什么樣的調查結果都有,有說是工業污染,有人說是冬季供暖燒煤,有說是農民燃燒桔梗,還有說是汽車尾氣,甚至還有人說是做飯產生的油煙,反正各種有病亂投醫。而我們的治理方式往往就是各種調研,然后停工、單雙號、罰款,最后還是要等風來。沒有風,大面積的霧霾現在還幾乎無解。
其實我們往前翻翻,英國倫敦原來叫做霧都,也曾出現過大面積霧霾天氣,還因此死了上萬人,有數據統計,說四分之一的英國人死亡都跟空氣有關,最終推動政府立法,而美國的洛杉磯也沒好到哪去,1943年也出現了光化學事件,天真的美國人還以為日本人投放了毒氣彈,結果調查來調查去,就是霧霾,導致數千人死亡。所以霧霾可以說就是一個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出現霧霾很正常,關鍵是怎么治理。能不能邁過這道坎。
先說倫敦,倫敦煙霧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塵污染。燒煤的工廠排放的大量濃煙、汽車排放的機油廢氣和從歐洲大陸飄過來的污染云,都令倫敦的空氣質量變得很差。1956年,英國頒布《清潔空氣法案》,“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設立無煙區,區內禁止使用產生煙霧的燃料;煤煙污染的大戶——發電廠和重工業設施被遷往郊外”。就這樣,空氣也沒好到哪去,1968年,又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污染物”。
人性都是一樣的,你奪了他的飯碗,他必然跟你玩命,你不讓他干工廠了,英國反對者也不少,礦工原本可以免費獲得分派的煙煤,作為薪金的一部分,一旦改用無煙煤,礦工就要多一筆使用無煙煤的開支。而改造供暖設備,除中央撥款外,地方政府和戶主還要支付約30%的成本,這也是民眾所不愿承擔的。幾經努力后,至1975年,倫敦每年的霧日已下降到15天;1980年更下降到5天,摘掉了“霧都”的帽子。為治理空氣污染,倫敦付出了30年的時間。
再說洛杉磯,當時的科學家們得出了一個結論,霧霾來自于汽車尾氣,與陽光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了臭氧以及其他劇毒的物質。這重大的發現一石激起千層浪。因為當時洛杉磯最大的支柱產業就是汽車工業,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都把洛杉磯看成了是全美最大市場,但沒辦法,既然霧霾就要治理,加州很快推出了自己的汽車減排標準,按照這個標準也就意味著汽車的生產成本提升,可見大家是多么的不情愿。引發了整個汽車工業的抵制。當然任何抵制都不是鐵板一塊,趁著這個時候,日本車找到了商機,率先沖出來,他們竟然率先達到了減排標準,先沖進來搶奪市場。逐漸的美國車企也開始屈服,解決了尾氣排放凈化技術之后,接下來就是燃油。于是,石油工業也同樣面臨著“加州標準”的挑戰。80年代初,加州空氣資源局和聯邦環保局決定要求煉油公司開發并銷售更加清潔的汽油。新配方汽油嚴格限定了有機物的揮發率以及汽油中的苯、芳香烴和烯烴的相對含量。結果兩記重拳之后,洛杉磯空氣質量顯著改善,在之后的幾十年里,洛杉磯汽車增加了3倍,而尾氣污染降低了7成。當然洛杉磯也不光治理汽車,1970年也出臺了清潔空氣法,也對煉油廠、發電廠、制造業工廠做出了各種新規則,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現在洛杉磯也已經藍天白云了。
所以,看到別人家的例子,給我們幾個啟示,一個是要先立法,再監管。再一個這是一場持久戰,并不能速勝。并且需要全民做出努力,甚至利益上的犧牲。阻力總會有的,關鍵看我們的決心有多大。比如位于河北的重工業,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那么這種限產能否持續。有人說了,由于現在空氣監測點很多都是企業在做,所以大量的尋租腐敗出現,老板給點錢賄賂一下空氣監測的或者環保部門,就能讓生產得意延續。而環保部門即使發現問題,也苦于地方保護無法強有力的執法。直到如今這樣,大規模的霧霾出現,實在遮掩不過了,才被強令要求停產幾天,但霧霾已經形成,所以只能等風來吹走,并沒有什么其他的好辦法。所以這就跟看病一樣,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你如果不事前預防,或者預防力度不夠,等他霧霾產生了,就只有等待。
那么能不能全力治理,強制關停呢?這個還真不好操作,畢竟發展階段不一樣,如果重工業全停,那么GDP可能會出現嚴重下滑,而且河北人民恐怕就要餓肚子了。在生存的壓力下,很多人都會鋌而走險,所以我們一直在平衡發展與治理的關系,要發展手就不能太狠,眼睛就得閉起一只,但不治理顯然不行,大城市已經全面被霧霾淪陷。所以,現在就出現了,大城市要治理,而三四五線要發展的局面,你說哪個是民意?又怎么樣遵從民意,由于我們的城市間發展極不平衡,有人富得流油,所以要健康空氣,有人餓的發慌,管不了未來就要吃飯,我們的治理難度要比倫敦和洛杉磯大的多。
上一篇: 12.19國內通用塑料交易收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