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年伊始,阿里巴巴集團披露了2016年度納稅情況。阿里集團以及螞蟻集團2016年合計納稅238億,帶動平臺納稅至少2000億,創造了超過3000萬的就業機會等七項數據。
這不是虛擬的,而是真金白銀,這是3000萬人的福祉。誰吐槽,誰嫉妒,誰拿所謂虛擬經濟說事都不管用。還是浙江省長李強說的話,阿里巴巴集團對浙江有四大貢獻:帶動浙江重構產業、拉動就業、推動浙江“走出去”、納稅。
2016年9月,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阿里零售平臺帶動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利用投入產出法對阿里平臺的就業帶動效果進行測量,結果顯示:以2015年為例,阿里平臺總體為社會創造3083萬個就業機會,其中交易型就業1176萬、支撐型就業418萬(電商物流203萬,電商服務業215萬)、帶動(衍生型)就業1489萬,主要包括上下游制造業、批發業、金融、物流、服務商等行業和崗位。
截至2016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累計投資傳統產業超過1000億元,其中重大投資項目超過20個,如投資蘇寧、銀泰、圓通、日日順等。反哺傳統產業再上臺階。
筆者最關注的阿里系普惠金融服務全球6億消費者。截至2016年底,阿里旗下螞蟻金服已向全球6億消費者用戶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為數千萬小微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覆蓋線上和線下。同時,建立大數據信用體系,將信用能力開放給螞蟻生態伙伴,累計提供信用查詢和服務便利5億人次;重新定義金融和商業服務體驗,通過螞蟻金服保險平臺服務的互聯網保民超過3.3億,據測算為保險行業新增1億新保民。基于數據技術和思想重構金融產品和服務,螞蟻金服為小微企業和全球消費者帶來平等金融服務,成為新實體經濟的造血之源。
在阿里系金融方面,最值得自豪的是,阿里系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帶動中國新金融引領全球潮頭。前幾日,筆者在與美國專家談及此事時,他們眼中浮現的是羨慕,連續三次豎起大拇指。
阿里巴巴像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年比一年給國家稅收貢獻大,一年比一年創造就業崗位多,一年比一年真金白銀反哺社會越來越大。底氣和實力在哪里?支撐阿里巴巴的是新經濟新科技新金融,這是“新”的魅力。
2016年3月,阿里平臺銷售總額超越沃爾瑪,當年突破3萬億,通過阿里平臺,千萬商家實現了相當于4000家大型商場的銷售體量。在馬云看來,這正是實體經濟通過互聯網途徑實現轉變和找到方向的范例。本來電商平臺就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商平臺上出售的不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商品?只是出售的方式變了而已。重新定義為新實體經濟是確切的。
經濟沒有實體和虛擬之分,但一定有新舊之別。阿里年度成果是新實體經濟正在迅速崛起和產生巨大社會效益的例證。可以說,中國人已經生活在新實體經濟之中。面對新實體經濟撲面而來,面對新實體經濟趨勢無法阻攔,絕不能抱怨,詆毀,甚至阻擾扼殺,唯一出路是擁抱新經濟新科技新金融。這里特別要提醒傳統制造業企業。
目前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大踏步走來。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正在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
工業4.0的核心在于: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物流網、大數據、云計算、傳感技術、智能化、個性化定制、3D技術等。可以預見的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與前三次有著根本性不同,主要表現在其不僅僅是工業制造業生產的革命,而是采購、儲藏、設計、生產、流通,銷售整個過程全系統、全方位的徹底革命。
這必將促進整個工業乃至整個經濟的徹底再造,與工業生產方式結構的徹底變革。如果不能緊跟工業4.0步伐,那么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局。這主要是工業4.0對傳統工業的顛覆性非常徹底與干凈。很快使得傳統工業徹底失去市場,或在不知不覺中掉了市場。
任何企業和企業家如果抓住機遇創新,那就可能以全新的形態創造未來。而漠視機遇一味抱怨,那就不可避免被邊緣甚至淘汰。對于新事物,如果今天看不見,那就明天看不懂,后天肯定來不及追趕了。
新經濟新科技新金融魅力再次在阿里巴巴身上閃閃發光,提醒傳統企業要羨慕而不要嫉妒狠,更重要的是敞開胸懷擁抱新經濟吧!
上一篇: 探究比特幣背后暴漲的邏輯,沒多少人知道
下一篇: 中石化華東LDPE價格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