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塑?”?尷尬如何破解?
發布時間:2015-05-29 13:48:33
來源:
塑米城
“限塑令”執行7年以來,大部分市場仍處于“我行我塑”的狀態,限塑并未達到預期效果。根據國家要求,“限塑令”的執行,生產領域由質檢負責,流通領域由工商擔職。對企業違法生產超薄塑料袋,質檢應責令停產,沒收違法生產所得;對非法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工商部門應予以查處。
“據我所知,目前針對違規使用塑料袋進行處罰的案例寥寥無幾。”合肥市瑤海區一位基層工商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他印象中,只是“限塑令”剛開始實行的時候進行過處罰,“農貿市場使用塑料袋太普遍了,你說處罰誰?處罰了這個,那個怎么辦?而且對所有小販進行處罰又不太現實,往往會造成很大的矛盾。”
由于缺乏相應的檢測設備,對塑料袋的厚度也很難認定。“你去檢查,店主會問你憑什么說我的袋子不合格,如果那么多塑料袋都要去做檢測,就基本不要干活了。”這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多采用“稱重法”,“一沓塑料袋達到一定重量才算合格,但這不可能有多準確。”這名工作人員表示,由于檢測等各種原因,平時在市場中很難發現“超薄塑料袋”,有人舉報證實后,才會做出處理,“要求及時整改,沒收相關產品。”
“源頭上把不好關,讓不合格塑料袋流入了市場,這就很難查了。”這名工作人員無奈地表示,“限塑令”的推行是個系統工程,光靠工商部門的“執法處罰”效果肯定不理想。同時市民環保觀念也并非幾年時間就可以養成的,“大家都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