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與安全性的獨特優勢 塑料成為電動滑板車“新寵”
發布時間:2015-06-10 14:50:03
來源:
塑米城
Oliver Risse一直是"共享經濟"的愛好者。在創辦了一家城市交通相關的公司后,他開始對塑料熱衷起來。這位定居在新加坡的企業家的初創企業FloatilityGmbH公司在輕型電動滑板車中大量使用塑料復合材料。類似于城市共享自行車,他計劃提供數百臺電動滑板車供租用者在市內做短途駕駛。
該公司的三輪電動滑板車名為e-floater,在5月底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國際橡塑展上亮相,Risse在德國塑料生產商巴斯夫集團舉辦的設計創新活動上發表了講話。Risse說,巴斯夫在開發上發揮著重要的技術作用。
在中國國際橡塑展上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大部分滑板車都是金屬車身,但Floatility公司在印尼的一家制造合作伙伴引薦了巴斯夫之后,開始考慮使用塑料和復合材料。
目前超過80%的e-floater是復合材料和塑料材質的。作為Floatility公司的創始人和CEO,Risse說,塑料十分有意義,因為該公司希望找到一些"從設計角度來看與眾不同的東西",而且看起來對通勤有吸引力,包括在外觀和安全性上。
他說:"市面上幾乎所有其他車輛都是鋁或其他金屬材料制成的。減重是我們很重視的因素,當然還有便利性。復合材料技術...實際上非常有優勢,無論從穩定性,耐用性還是美觀方面來看都是如。設計自由度很大。"
Floatility公司于2013年在德國漢堡成立,共有7名員工,現已推出了第六版電動滑板車原型。
塑料,包括用于結構件的各種級別玻璃纖維增強尼龍,以及用于輪胎及車把手的熱塑性聚氨酯,都在車輛減重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其電動滑板車重量約為26磅,是大部分自行車重量的一半。
Risse說,這種電動滑板車可以折疊,采用電池驅動行駛起來更輕松,不會像騎自行車那么累,為通勤者或需要跨越大型工廠或企業園區的工人提供便捷。
他說:"既然已有一千個[自行車共享]系統現已安裝到位,而且規模很大,為什么我們仍要辛苦地騎車呢?在新加坡這樣的熱帶國家,沒人希望在炎熱的天氣里騎車。所以我們設想了這樣的愿景,‘快看,我們也要得到那樣的新一代技術,那是純電動的,人只要站在上面就能完成從A地到B地的短途行駛了。’"
智能城市發展
他認為,電動滑板車與"智能城市發展的三大支柱--電動交通,交通服務隨需而至和共享經濟--很相符。
他說:"最重要的因素是共享經濟。我們的經營模式不是販賣單一的產品。我們是銷售一個網絡解決方案。電動車本身與服務器實時通信,所以我們能夠提供共享經濟模式。這是新一代的自行車共享。"
為了論證他看到的潛力,Risse例舉了成立兩年的紐約公司CitiBike提供的數據,顯示有1000多萬次自行車行程:"這意味著人們已經在用自行車取代開車了,這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
Risse在清潔技術行業有風險資本融資背景,曾在新加坡的Asia Clean Tech Capital Pte.Ltd.公司擔任COO,他說,Floatility公司需要更多資金來全面啟動。
他說:"總體來看,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炙手可熱。如果我們能夠[證明]我們可以解決最后一英里的交通問題,我們就能確保相對快速地完成融資。"把城市規劃的宏偉愿景和融資阻礙放在一邊,該公司目前在解決一些日常挑戰,如加快生產。Risse說,該公司計劃在完成模具后開始生產,然后在新加坡啟動試運行,并在北歐對極端氣候下的性能進行檢驗。
供應商合作
生產將委托總部位于唐格朗的ID-IC&Partners集團在印尼進行,該集團從事注塑、模具制造和產品開發工作。
ID-IC CEO Norbert Fechter在接受電郵采訪時說,該電動滑板車需要玻璃纖維增強尼龍相關的注塑技術知識,并保持足夠的生產精密度確保順利裝配,應對塑料復合材料變形和萎縮帶來的問題。
Fechter說,ID-IC有540名員工,約有40臺注塑機,與巴斯夫有近20年合作關系,并把Floatility引薦給了這家德國的材料巨頭。對Risse來說,此次引薦幫助很大,他坦言自己不是塑料方面的專家,也不是生產方面的專家。他把Floatility公司的計劃形容為結合電動滑板車軟件和混合塑料復合材,在城市交通領域尋找新利基。
他說:"我們或許是第一家嘗試采用高級復合材料、利用智能手機控制電動滑板車的企業,據我們所知這是一項獨一無二的創舉。我們相信駕駛這樣的電動滑板車在城市里‘漂浮’的用戶體驗是暢通無阻且方便的。要比使用金屬底盤柔和舒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