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機持續影響下,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下,2014年塑料加工行業克服市場需求不旺、人工成本大幅上升、企業融資難度加大、環境約束進一步增強等困難,取得了平穩健康發展的好成績。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4年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制品產量7387.87萬噸,同比增長7.44%;主營業務收入20392.39億元,同比增長8.92%;實現利潤1182.86億元,同比增長4.24%;出口量1607. 53萬噸,同比增長6.42%。與此同時結構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漸趨合理,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取得新的突破,節能減排效果顯著,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推廣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動力不斷加強。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應冷靜分析存在的增速放緩,效益下降和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一)下行壓力加大,增速持續放緩。
塑料加工業經過“十一五”平均20.1%的超高速增長后,在“十二五”期間增速持續放緩。2011年制品產量增速為 22.35%;2012年下降為 8.99%;2013年為8.02%;2014年增速為7.44%,根據2015年一季度增幅持續下降的情況,預計“十二五”平均增速為10%左右,比 “十一五”年均增速下降約10個百分點,說明塑料加工業正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
(二)效益下降,企業經營困難加大。
當前企業生產要素成本不斷增加,資源環境、能源約束全面增強,企業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全行業利潤增幅逐年下降,已由 2011年的32.5%下降到 2014年的4.24%。同時2014年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8%。基本與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相當,遠低于企業實際貸款利率,不僅造成企業效益差,更使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更加突出。
(三)結構性、階段性產能過剩頑疾仍未達到有效緩解
結構性、階段性產能過剩是塑料加工行業產品結構不合理的集中體現。是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障礙。目前低端產能過剩問題仍未有效解決,區域市場需求,盲目引進而引發的階段性過剩產能,尚未有效化解,而高端產品仍需大量進口,雙向拉伸產業在普通包裝膜產能嚴重過剩尚未化解的情況下,鋰離子電池隔膜產能預計在2015年達到23億平方米,大大超過全球需求量,又形成新的產能過剩,而高端隔膜進口比例達90%,整個隔膜進口率達70%。
塑料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