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周,我一直在山東地區走訪下游煉油石化企業,爭取他們參與原油期貨交易。”一家國內期貨公司業務創新部負責人陳剛(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是他們在原油期貨面世前的最后沖刺,計劃在3月26日原油期貨正式面世前,增加逾百家原油產業上下游企業客群。
去年底以來,不少期貨公司都在積極走訪能源企業,吸引他們投身原油期貨交易,甚至部分期貨公司在傭金方面打起價格戰。“各家期貨公司都已完成交易系統升級測試,能源參數的配置、與銀行的聯合測試,以及人民幣賬戶、美元賬戶開戶結算等工作。目前大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原油期貨交易。”一家期貨公司總經理坦言。相比國內企業參與原油期貨熱情高漲,海外投資機構的步伐稍慢一拍。一家擁有境外特殊經紀資質的外資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當前境外投資者的主要顧慮是,國內原油期貨上市初期流動性不足,可能影響套利策略順利實施。
研發各類套利交易
“走訪時我們發現,山東煉油企業除了關注原油期貨流動性、交易活躍度、定價是否符合市場供需變化等問題,還擔心現貨交割能否順利落地。”陳剛直言。多數當地煉油企業此前沒有通過期貨倉單進行實物交割的操作經歷,尤其是原油期貨采取凈價交易(不含關稅、增值稅的凈價)與保稅交割,相關的交割倉庫簽發保稅標準倉單開展實物交割的流程、保稅監管、檢驗監管、外匯管理、稅款及票據等方面如何處理,他們還是“一頭霧水”。
全球多個國家都曾試水出臺原油期貨,但最終只有美國WTI原油期貨與英國布倫特原油期貨脫穎而出,成為全球原油定價基準,正因為這兩個市場擁有大量的現貨交易方,定價能反映真實供需關系變化,從而提升定價影響力。
觀望背后的算盤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境外原油貿易商處了解到,不少對沖基金與大宗商品投資機構也圍繞中國原油期貨設計了不同策略的套利交易。其中,跨地價差套利成為首選。
據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公告顯示,上海原油期貨合約標的為中質含硫原油,可交割油種包括阿聯酋迪拜原油、上扎庫姆原油、阿曼原油、卡塔爾海洋油、也門馬西拉原油、伊拉克巴士拉輕油,以及中國勝利原油。
因此,境外原油貿易商比較熱衷利用中國原油期貨與DME(迪拜商品交易所)阿曼原油期貨的價差擴大,開展跨地套利交易。
“整體而言,多數海外投資機構看好中國原油期貨發展,甚至部分對沖基金已經開始研究當中國原油期貨成為中質含硫原油的定價基準,如何利用它與輕質低硫原油期貨(美國WTI原油期貨)的定價差異開展跨品種套利交易。”上述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在原油期貨上市初期,交易活躍度未必能達到海外對沖基金的套利要求。但隨著越來越多國內外企業與機構入場,不同策略的原油期貨交易接踵而至,其交易活躍度與流動性的提升,最終將觸發這些套利機構跟進入場。”上述期貨公司總經理指出。
上一篇: 美國原油庫存繼續走高 油價收盤回落
下一篇: 陶氏杜邦董事長利偉誠本月末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