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月,環保稅開征和增值稅將降低1%的消息傳開,關于環保稅的征收,更是被衍生出一些夸張的化工品將全面迎來漲價的消息,政策的變化,在業內總能激起一些波瀾,那么這兩個稅的實施,到底對塑料行業有沒有影響呢,影響力度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來說環保稅,《環境保護稅法》施行后,沿用了40多年的排污收費制度改為更具法律剛性的環保稅,《環境保護稅法》在2018年年初實施,稅法中規定,環保稅按季度申報,4月環保稅迎來首個征期。
關于為什么要“費”改“稅”,環保部給出的解讀是排污收費制度不再適應環保發展趨勢。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中,排污費制度本身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征收標準低于污染治理成本,有些排污企業寧愿繳納排污費也不愿意投入資金改進生產工藝或進行污染治理?;蛘?,在征收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干預,存在協議征收、任意減免等現象,如部分排污企業因“政策下免征”不用繳納排污費。在費改稅后,執行剛性更強,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說:過去企業污染不繳納排污費是不守規矩,現在不繳納環保稅是違法行為。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研究員許文表示:環保稅屬于調節性稅種,征收環保稅不是為了取得稅收收入,而是要發揮其對企業的調控作用。
也就是說,費改稅,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財政收入,而是建立一個“企業多排多繳稅,少排少繳稅”的機制,通過剛性的稅收倒逼高污染、高能耗企業轉型升級。
在環保稅首屆征收之際,金聯創分析師也在石化企業和煤制烯烴企業中大概做了代表性的了解,據悉,環保稅的稅目并沒有變化,主要還是四大類,即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原有的排污費為一次性收費,現狀是按照排放按季度收費,對聚烯烴企業影響不大。
說到這里,我們可以再回顧一下聚烯烴行業的產業特點,聚烯烴屬于供應集中,需求分散的產業,在聚烯烴工廠中,多為國企、國資背景企業及合資企業,以聚乙烯為例,目前聚乙烯涉及生產廠家36家,其中民營企業涉及產能僅有6%,產能30萬噸/年企業僅有8家,一體化裝置產能大,要求高,近年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企業在生產中對環保的各項要求積極響應,目前環保稅的實施對規范性較好的聚烯烴行業確實影響不大,所以因為環保稅的征收會大幅增加企業成本,進而轉嫁到產品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再來說增值稅降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底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措施,減輕市場主體稅負。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
增值稅降低1%,對于聚烯烴產品噸價大約萬元左右的產品來說,每噸按照不同的增值稅價差約有100元左右,4月份在增值稅降低前期,市場動作逐漸顯現,基于增值稅的變化,市場囤貨風險相對減小,基于5月份國內檢修集中,產量減少,市場底部支撐較足的預期,部分中間商逢適價貨源采購庫存,計劃至5月份出貨,彼時將有100元/噸左右靈活操作空間,而且隨月底臨近,部分商家報價開始出現當月開票和5月開票兩個不同的價格。
綜合而言,環保稅的征收對行業成本影響及行情變化不大,但增值稅降低1%在稅率變化交接期市場有部分靈活操作情況出現,4月囤貨5月釋放的情況或一定程度上環節貨源供應偏緊的情況,而且趨勢行情中,基于目前塑料供需矛盾逐步凸顯,增值稅降低1%,將對塑料價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上一篇: 4月震蕩上行5月依舊難言樂觀
下一篇: 國內PE生產企業裝置日報(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