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天之內,瑞銀集團、野村證券、摩根大通三家背景雄厚的券商相繼向中國證監會提交控股合資券商的申請。
中國對外開放大門越開越大,外資進入也在加速。截至摩根大通提交申請,距離中國證監會4月28日公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僅過去了12天。其實早在管理辦法發布時,中國證監會發言人就表示,已有歐洲、亞洲等地的多家大型金融機構向證監會了解公司設立和股權變更的相關信息,并多次表示正在積極準備,擬提交申請材料。
此番新規正式出臺,利好釋出,允許外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逐步放開合資證券公司業務范圍。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認為,在現有競爭格局下,中小券商增資以擴大業務規模搶占市場份額是整體趨勢,開放外資股比限制后,合資券商的資本金來源又多了一個渠道,對其經營也是利好。
目前,中國境內共有中金、瑞銀證券、高盛高華、瑞信方正、中德證券、東方花旗、摩根士丹利華鑫等十余家合資券商。但由于此前監管規定,這些合資券商中外資持股比例均控制在51%以下。
這也造成了合資券商很難在規模、營收等方面與國內券商競爭,業務較為單一,難以拓展市場。如今“松綁”,將使得這些合資券商可以發揮在資金、國際經驗、業務領域等方面優勢,深耕中國市場。
目前提交申請的三家外資券商背景雄厚。
摩根大通是一家跨國金融服務機構及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總資產2.5萬億美元,占美國存款總額的25%,目前市值約3935億美元,1987年開始在中國內地投資及開展投資銀行業務。
而早前提交申請的野村證券是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在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有辦事機構。根據野村控股2017年報,該集團去年營收為1.7兆日元,約合1000億元人民幣。同時,野村證券也是最早拓展中國金融和投資業務的境外機構之一。
首家提交增持申請的瑞銀集團與野村證券一樣,較早就開拓了中國金融和投資業務,是中國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多年來,瑞銀一直是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和入市資金量最大的境外機構。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截至4月24日,獲得QFII資格的境外投資者中,瑞銀集團旗下三家機構額度為30.4億美元,遠超眾多同行。
那么,允許外資控股券商,對中國國內券商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對外資券商的“松綁”,雖然會加劇競爭,對國內券商帶來沖擊,但對于整個券商行業卻具有積極意義,有利于行業競爭力的提升。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表示,長遠來看,外資介入有助于提高中國金融業的綜合水平。中國金融機構雖然體量龐大,但仍存在競爭力不足的情況,尤其在券商、保險行業,與國際同行的水平還有差距。外資介入能使中國金融機構更有效地吸收國際先進經驗(比如在風險控制、產品設計等方面),整體上有助于提高中國金融服務業的綜合水平。
陳靂亦認為,外資券商在綜合服務水平上占有優勢,其資本力量的引入能夠促進行業的良性競爭,結合目前外資券商的綜合實力情況,資本開放可能對其規模相近的中小券商造成一定沖擊,但對于規模券商的影響有限,尤其考慮到券商傳統業務的培育期較長、客戶黏性較高,外資券商的資本擴充難以對規模券商構成實質威脅。
上一篇: 70年格局之變,南方經濟增至全國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