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0-2015年世界及中國聚乙烯行業供需接近飽和,而中國聚乙烯的需求能力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從中國聚乙烯進出口長期的貿易逆差來看,中國聚乙烯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強。中國聚乙烯產品同質化嚴重,常規產品競爭激烈,而生物基聚乙烯產品在中國生產上存在空白,聚乙烯行業供給側的結構有調整的空間。從2015年11月10日至18日,中共中央四次提及“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落實將加速聚乙烯行業結構優化。
二世界及中國PE供需接近飽和
2010-2015年世界PE供應量的年平均增長率在3.5%,而中國PE供應量的年平均增長率在6.7%,中國PE供應量在世界PE供應量占比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從23.1%增加至27.8%,顯示中國在世界PE的供應中占有日趨重要的地位。 而從2010-2015年世界及中國PE需求量來看,2010-2011年世界及中國PE略有過剩,世界PE的供應過剩率在0.93%和0.30%,中國的PE過剩率相對較高,在3.53%和1.54%;2012-2013年世界和中國PE處于供不應求的格局,2014年世界PE有一定的供應缺口,而中國PE略有過剩,2015年世界及中國PE基本處于動態平衡。從整體上看,2010-2015年世界及中國供應量與需求量相差不大,基本上接近供需飽和;世界PE需求量年平均增長率在3.7%,中國PE需求量年平均增長率在7.4%,對世界PE需求量的貢獻率在23.3%-27.8%,是世界PE一個重要的消費區域。
三中國PE人均消費能力高于世界水平
2010-2015年世界PE的開工率在82.80%-85.54%,而中國PE的開工率在89.64%-93.95%,說明PE行業尚未出現過剩的局面,與世界及中國PE的供需接近飽和的結論較為吻合。中國PE開工率高于世界PE,顯示中國PE產能利用率較高,產能利用率與企業的盈虧平衡點、銷 售能力、目標市場均有一定關系,顯示中國PE生產企業的盈利能力尚可,PE產品在 中國區域的消化能力較強。 從2010-2015年世界及中國PE人均需求量來看,世界PE的人均需求量在11-12Kg,年平均增長率在2.6%,而中國PE人均需求量在13-18Kg,年平均增長率在7.0%,說明中國PE消費市場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四中國PE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
2010-2015年,世界PE進出口的流通量增速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增速從2011年的7.2%降至2015年的2.7%,年平均增長率在4.7%;而中國PE進口量年平均增長率在6.7%,高于世界PE進口量的增速,中國PE進口量占世界PE進口量的24.02%-26.64%,顯示中國對世界PE進口料的依存度較強。 從中國PE出口量上看, 2010-2015年中國PE出口量占中國PE進口量的2.70%-5.12%,占世界PE進口量的0.67%-1.25%,中國PE進出口貿易處于逆差,顯示中國PE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行業結構有調整的空間。 PE行業多以提供常規產品為主,而生物基PE的占比僅占世界PE供應量的0.10%-0.22%,生物基PE以植物淀粉和纖維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為主要原料,資源豐富可再生。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自然資源短缺,而產品需求在上漲,不可再生資源的供應將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由于具有石油基PE的可替代性,生物基PE將有較為樂觀的發展前景。 而從生物基PE產量上看,2010-2015年世界生物基PE產量的年平均增長率在12.7%,遠高于常規PE的年平均增長率3.5%。而中國因技術壁壘及成本等因素,生物基PE產量原地踏步,保持為0,遠低于常規PE的年平均增長率6.6%,中國PE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空間較大。
2010-2015年世界PE的平均開工率在83.83%,中國PE的平均開工率在92.37%,世界及中國的PE基本處于供需接近飽和的狀態;而從需求上看,中國PE需求占世界PE的25.3%,中國人均PE需求量為世界PE人均需求量的1.31倍,中國PE消費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期潛力。 但作為重要消費區域的中國,進口料的比例占世界PE進口料的25.03%,對世界進口料的依存度較高,中國PE進出口貿易存在逆差,中國PE產品在國際競爭力不強。中國聚乙烯產品目同質化嚴重,常規產品競爭激烈,而附加值較高、節能環保的產品存在短板,如生物基PE產品在中國存在生產上的空白,聚乙烯行業供給側的結構有調整的空間。 而從2015年11月10日至18日,中共中央四次提及“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聚乙烯行業產品結構優化正是順應國家政策的導向。供給側改革政策提倡進行有效投資,根據市場需求制定產能計劃,避免同質化嚴重;政策將會推進落后產能的加速淘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聚乙烯行業可以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級,從高能耗向清潔能源升級,研發及推廣生物基PE、高端PE產品以及根據市場需求生產的創新性產品,優化產業結構,在國際上提高行業及產品競爭力。
上一篇: 塑料期貨超跌反彈 短期利多因素發酵
下一篇: 商品大勢趨弱,反彈唯恐難繼續-塑米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