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今天小編要在微信里聊“冬至習俗吃什么”這個話題呢?因為今天上午看到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轉發的一篇微博,很有感概。
現在小編把它分享出來,原文是這樣的:
“人生就像餃子 ,無論是被扔下水,還是自己跳下水,一生中不趟一次渾水就不可能成熟。歲月是皮,經歷是餡,酸甜苦辣皆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餃子皮上的褶皺,人生中難免被人狠狠捏一下,被水燙一下,再下到鍋里煮一下。倘若沒有經歷,硬裝成熟,總會有露餡的時候。今天冬至,記得吃餃子。”
好了,大家看到這篇微博,可能都有各自的理解,今天我們要聊的其實是冬至北方人和南方人習俗都吃啥?
北方人冬至都吃餃子?(小編是南方人,寫的不好,各位別在意啊)
在南方人眼里,北方人冬至99%都是吃餃子的(那還能吃啥乃),可能就是這種先入為主的思想誤解了很多北方人。其實,北方人冬至還有吃餛飩的,好比北京過年就吃餃子,但是冬至他們吃餛飩,可別搞錯了。河南人吃的又不一樣了,他們冬至習俗是要吃“捏凍耳朵”。據說只要吃了“捏凍耳朵”可以在以后寒冷的冬天里,不會被凍壞耳朵。
南方人冬至都吃湯圓?
這個說法明顯也是錯誤的,冬至吃湯圓也只流行在江南一帶,古時江南百姓在冬至前,常用糯米粉做成面團,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卜絲等餡料,做成湯圓。 因為“圓”有“團圓”、“圓滿”之意,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以此寄寓對來年合家團圓的祈福。
廣東人冬至都是要吃大魚大肉的
什么,冬至吃那些大魚大肉是不是過了點?其實,對于廣東人來說冬至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準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有些廣東人還有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送臘肉的習俗。為此,各家超市設置了紅紅火火的臘味坊,里面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臘肉、臘腸、臘鴨、火腿、咸肉、熏肉。
浙江人冬至吃的可是五花八門
浙江人杰地靈,到了冬至可不含糊,那吃的可是五花八門。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圖吉利,寓意年年長高。寧波人冬至則喜愛“大頭菜烤年糕”。溫州、臺州和麗水等浙南的人們過冬至節除了要吃紅燒豬肉、紅燒豆腐、紅燒海鮮這必不可少的三樣之外,最有特色的是就是吃“冬至圓”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做,真是“家家搗米做米團,定是明日冬至節”。“冬至圓”有兩種,有甜、咸之分,主要原料是糯米粉,甜的“冬至圓”有的地方叫“擂圓”、“硬擂圓”(要用方言讀)、“翻糙圓”。
小編還知道在國內這些地方的冬至吃法:
山東人—— 山東滕州一帶,冬至這天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 家家都要喝羊肉湯。
臺灣人——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后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合肥人——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餅,大街小巷彌漫著南瓜餅的香味。
塑米人——今天塑米所有員工都吃到了公司準備的大湯圓,味道真心不錯。很感動,很貼心。
哎呀呀,寫到這里,小編口水直流啊!中國地大物博,冬至吃法的講究是千奇百怪,如果各位塑料人家鄉冬至吃法習俗被小編遺漏,沒有寫出,您完全可以在塑米科技微信訂閱號留言給我們,給小編補充知識或與小編互動,到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禮物相送哦!接下來是廣告時間。。。
(關注“塑米科技”訂閱號,下一期活動實在是太給力,馬上就給各位帶來!)
上一篇: 年末“抄底”行情任性 塑料PP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