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外的亞洲制造業5月份仍處于收縮狀態,盡管更多經濟體擺脫了與冠狀病毒相關的封鎖而重新開放,預計產量將在短期內超過需求
日本野村全球市場研究表示:“4月份受到嚴格封鎖的亞洲經濟體,5月份的經濟活動有所增加,但其復蘇步伐比中國3月份的V型復蘇更為緩慢。”
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在5月份有所改善,但仍低于50,表明經濟繼續收縮。
這三個國家的平均PMI從4月份的33.2上升到5月份的42.5。
數據分析公司IHS Markit的經濟學家Lewis Cooper表示:“5月份,東盟制造業的表現仍然疲弱,經營狀況惡化的速度是自2012年7月該系列數據開始以來的第二快,因為2019冠狀病毒大流行繼續對該行業造成負面影響。”
Cooper表示,盡管數據似乎表明,制造業低迷已在4月份觸底,但東盟制造商“距離復蘇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亞洲其它地區的活動回升步伐似乎更為緩慢,與中國3月份從2月份的歷史低點急劇回升形成鮮明對比。當時,中國將多個城市封鎖,以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
中國官方的制造業PMI 5月份有所下滑,但仍處于擴張狀態。
PMI指數高于50意味著制造業經濟擴張,低于50則意味著收縮。
中國民營媒體集團財新網也對5月份中國制造業PMI讀數為50.7,高于4月份的49.4。5月份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分類指數均出現上升,但仍低于50。
野村研究所表示,新出口訂單的持續疲軟預示著全球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出口即將大幅萎縮。
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印度5月份制造業PMI從4月份的27.4上升至30.8,原因是盡管全國范圍內的封鎖仍在進行,但一些限制有所放松。
報告稱,印度國內制造商對全年業務前景仍持樂觀態度,主要預期是一旦所有與冠狀病毒相關的限制解除,經濟將恢復增長。
大華銀行全球經濟與市場研究表示,韓國5月份制造業PMI降至41.3,表明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疲弱需求“可能會持續下去”。
由于出口需求和就業疲軟,韓國雖然成功地將其冠狀病毒感染曲線拉平,但仍處于收縮區。
野村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平均而言,亞洲各國的產出指數增幅遠高于新訂單指數的增幅。
報告稱,亞洲所有國家的出口訂單仍深陷萎縮區域,不過平均而言,5月出口訂單從4月的26.2改善至33.6。
不過,野村研究所表示,海外需求疲弱仍將是一個短期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