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能源大國,俄羅斯也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大國,2020年原油產量全球排名第三,天然氣產量全球排名第二。自2月份俄烏沖突以來,傳統能源供應不穩定性逐漸增強,國際能源價格持續受到地緣因素影響,歐美對俄羅斯能源等商品出口的封鎖促使天然氣、原油價格居高不下。數據顯示,自2月24日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基準TTF價格最高漲幅270%,美國天然氣期貨最高漲幅192%,布倫特原油價格最高漲幅151%。本周,受供應短缺及夏季需求高峰來臨的影響,美國天然氣價格再次走強,創下新高。俄烏局勢沖擊全球油氣市場,國際天然氣價格“高燒不退”,全球油價不斷攀升。隨著北半球夏季到來,需求漸入旺季。對于三季度的能源市場,市場有怎樣的擔憂?俄烏沖突下,全球能源危機進一步發酵,今年是否會再次上演去年的歐洲能源危機?
伊朗發布關于扣押希臘油輪的聲明,伊外交部:兩國關系不應被第三方破壞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5月28日,伊朗港口和海事組織發布關于此前扣押兩艘希臘油輪的聲明。聲明表示,兩艘希臘船只因違法行為被扣押,伊朗正在調查此事,在完成相關調查和法律文件后,將采取必要的法律行動。
目前,船上的所有船員身體健康,他們受到了應有的保護,伊朗將根據國際法為其提供必要服務。
同一天,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提卜扎德發文稱,伊朗與希臘的關系一直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兩國關系不應被第三方的“嚴重短視”所破壞,也不應執行第三方要求的“搶劫行為”。
當地時間5月27日,伊朗革命衛隊發表聲明稱,由于違反相關法律,革命衛隊當天在波斯灣海域扣押兩艘希臘油輪。
本月25日,伊朗港口和海事組織發表聲明稱,一艘懸掛伊朗國旗的油輪在希臘海域附近發生技術故障,在向希臘政府求助后,遭到美國政府的干預。隨后希臘法院下達攔截命令,并派遣軍方人員將該油輪上的貨物強行卸走。有伊朗官員證實,希臘打算將這批被扣押石油運往美國。伊朗譴責稱,該伊朗油輪有合法的運輸手續,希臘的行為是“海盜行為”,違反國際法,必須立刻予以糾正。
國際天然氣價格為何“高燒不退”?
今年二季度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快速上行。美國自身天然氣需求的回升以及對歐洲出口的大幅增加,加劇了美國供應緊缺的格局,使得近期美國天然氣走勢強于歐洲。
據了解,本周美國天然氣市場繼續保持強勢,單周漲幅近7%,價格一度漲至9.44美元/mmbtu,創14年以來新高。事實上,自3月中下旬以來,美國天然氣價格就呈現出持續上漲,截至目前,漲幅近一倍。
對此,南華期貨(9.94 +0.20%,診股)分析師劉順昌表示,一方面,3月下旬,歐盟和美國達成大額天然氣協議及歐盟俄羅斯能源脫鉤,中長期利好美國LNG出口;另一方面,EIA在5月能源展望中下調2022年產量預期并上調全年需求預期,美國天然氣累庫速度持續不及預期。此外,夏季氣溫偏高,天然氣發電需求超預期。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4月以來,美國中南部地區氣溫持續偏高,尤其是德克薩斯州,NOAA天氣預報顯示,今年整個夏季氣溫較往年偏高,天然氣發電需求將保持強勢。
在產量增速不及預期、LNG高出口、氣溫較往年偏高帶動發電需求、累庫速度不及預期等利多因素影響下,美國天然氣基本面強勢,推動價格走高。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美國天然氣價格暴漲的同時,歐洲天然氣價格持續回落。
“造成分化較大的原因在于歐洲對于俄天然氣的制裁趨緩,各國紛紛采用盧布結算天然氣價格,維持相當的進口。短期來看,由于各國積極的補庫行為,歐洲天然氣緊缺的情況得到大幅改善?!比A安期貨分析師安然說。
記者注意到,從歐洲天然氣市場來看,東歐與西歐之間也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諸如英國這樣的西歐國家,其短期的天然氣價格在經歷了2月底和3月初俄烏沖突剛爆發時的暴漲后,供應端可部分程度獲得北美天然氣進口的補充,如今已經大幅轉弱。東歐短期的天然氣價格雖然也有所回落,卻因為毗鄰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運輸問題更為尖銳,其價格和漲幅均高于西歐。
事實上,若論國際天然氣價格暴漲的根源,其實還是在于歐洲地區天然氣嚴重的供需失衡。
長期以來,俄天然氣占歐洲進口總量的40%,而歐洲謀求能源轉型的關鍵能源就是天然氣。
“隨著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終止,俄歐關系降至冰點,歐洲對于俄能源的制裁使得自身出現較大供給缺口,龐大的消費體量迫使歐洲轉向爭奪其他地區資源,打破了天然氣市場長久的平衡,造成國際天然氣價格暴漲?!卑踩环Q。
當前的市場其實也迎來了關鍵的時間點——北半球夏季能源使用高峰期,全球的天然氣需求也將迎來新高,這也將會加劇歐亞買家對美天然氣資源的爭奪。從基本面來看,供應緊缺下,國際天然氣價格的“高溫”很可能會有一定的持續性。
不過,除了需求旺季之外,當前,國際天然氣市場焦點還在于俄歐博弈下的盧布支付問題。
上周,俄羅斯副總理表示,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有供氣合約的54家企業中,大約一半已經開設盧布的付款賬戶。同時,有消息稱德國意大利同意用盧布購買俄氣;波蘭、保加利亞和芬蘭拒絕俄方要求,天然氣供應已中斷。
“考慮到歐洲對俄氣的高依賴,盧布結算的博弈中,歐洲妥協概率偏大?!眲㈨槻Q,整體來看,基本面偏寬松,隨著歐洲國家進一步對俄氣妥協,俄氣供應中斷的風險進一步下滑,TTF或振蕩走弱。
全球能源供應緊縮擔憂加劇
近日,全美平均汽油價格已達到4.6美元/加侖,同比上漲51%,并且有研究機構表示在夏季高溫真正到來之際,汽油價格仍將繼續沖擊新高達到6美元/加侖的水平;柴油價格也創歷史新高,年內上漲75%。其主要原因仍在于全球能源緊缺,加劇市場擔憂。
“原油供不應求疊加俄油出口受阻,成品油價格持續上漲推動了美國對歐洲及南美地區的出口,導致年內庫存吃緊,燃料供不應求?!?/span>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黃柳楠告訴記者,隨著夏季出行旺季到來,美國汽油庫存處于5年同期最低水平,加劇了市場對成品油緊缺的擔心。
燃料油作為原油的粗加工產品,自身受到原油供給偏緊影響較大,同時當前成品油供給緊缺,利潤較大,而燃料油可以加工生產成品油,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成品油價格提振。
電力方面,隨著美國氣溫較往年偏高,夏季電力制冷需求增加,美國電力期貨價格與天然氣價格同步持續上行,目前已漲至100美元/兆瓦時,表現強勢。
“整體來看,成品油、燃料油、電力等傳統能源供給受限是共性問題、都難尋替代品,價格同步高企或將演變為能源轉型期的新常態。”黃柳楠稱。
記者了解到,俄烏戰爭爆發后,全球能源市場對供應端擔憂不斷加重,同時全球能源貿易流向也發生重大變化。
2021年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約75%天然氣出口流向歐洲;是全球第二大原油生產國,約49%原油及制品流向歐洲;同時也是僅次于印尼和澳大利亞的第三大煤炭出口國。
俄烏戰爭以來,隨著美國和歐洲持續加大對俄能源制裁,俄油和俄氣出口受到越來越大的限制,歐盟已對俄羅斯煤炭出口實施禁運,時間在8月中旬??紤]到俄羅斯在全球能源市場的重要地位,市場擔憂全球能源的供應中斷和能源安全問題。
在劉順昌看來,歐盟與俄羅斯能源脫鉤是大趨勢,歐盟轉向其他國家進口,以彌補俄羅斯的缺口,全球能源貿易格局發生轉變。以天然氣為例,歐盟減少自俄羅斯管道氣進口,加大對美國LNG進口,并與美國達成大額天然氣供應協議,全球天然氣流向發生轉變。
目前來看,俄烏沖突和歐美對俄制裁都將成為常態,這意味著俄羅斯能源在流向全球市場時面臨的壓力,俄羅斯能源供應下降大概率將持續??紤]到俄羅斯在全球能源市場的重要地位,全球能源供應在俄羅斯大幅減量的背景下或更為偏緊。
記者了解到,自2020年疫情以來全球能源方面資本支出增量相對有限,即使在當前高油價下,美國頁巖油資本支出仍未達2019年水平。
美國頁巖油和天然氣供應在增加,但增量相對有限。OPEC中除沙特、阿聯酋等少數國家有剩余產能外,多數國家剩余產能耗盡,增產空間有限?!罢w來看,俄羅斯受制裁后進一步加劇了原本偏緊的全球能源供應,供應緊縮的格局在延續。”劉順昌稱。
以原油市場為例,歐盟對俄羅斯的第五輪制裁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煤炭,第六輪制裁或將禁止俄原油。歐盟的煤炭尚且可以從印尼、澳大利亞、美國或其他國家購買,但油品方面歐盟高度依賴俄原油。
“如果俄烏沖突不能緩解,短期內可能會對歐盟和全球經濟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更不要說俄羅斯主動斷供天然氣進行報復的極端情況。長期來看,若OPEC、美國頁巖油沒有提升產量的跡象,原油市場供需仍然趨緊。”黃柳楠稱。
需求高峰來臨,歐洲或面臨能源危機
目前,全球能源處于低庫存,而受俄烏沖突、能源干預政策、全球傳統能源資本支出減少及高通脹影響,歐洲能源危機持續發酵。事實上,歐洲地區去年曾出現了用電需求高峰期大規模拉閘限電的現象。隨著需求高峰期的到來,歐洲地區的能源危機今年是否會重現呢?對此,記者也重新梳理了去年歐洲地區能源危機的脈絡。
2021年歐洲能源危機的起源要追溯到2020年。
新冠疫情大幅抑制了全球天然氣需求,能源價格暴跌下能源企業大幅收縮產能投資計劃。隨著疫情逐步受控,天然氣需求隨著消費需求強勢反彈。然而,此前多年尤其是近兩年油氣勘探開發投資不足,導致天然氣產能并未緊隨需求同步回升。
主要經濟體經歷疫情之后,紛紛宣布加快綠色能源轉型,天然氣作為轉型過渡的能源,供應缺口加大,造成了供需的極端錯配。
“去年歐洲地區的能源危機本質上是政策導向疊加氣候因素造成的。全球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抑制了原油等傳統化石能源的上游投資,加劇了各國對于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爭奪,疊加去年夏天風力減少導致風力發電量大幅下降,間接造成超市場預期的大規模停電?!卑踩环Q。
而今年面臨的既有原油增產緩慢導致供給持續吃緊的現狀,又有俄烏局勢帶來的俄羅斯能源出口受阻的問題。
受到氣電價格持續高漲影響,歐洲多家工業企業產量大減或暫時關閉工廠,其中包括鋼材、有色金屬、造紙、化工等諸多行業,即便如此,歐洲仍面臨較大的能源供給缺口。
“當前全球原油閑置產能所剩無幾,在增產乏力卻消費剛性的大背景下,對俄能源的持續封鎖勢必加劇地區供需不平衡,很有可能再次爆發能源危機?!卑踩徽J為,作為主要能源出口國的美國各類能源庫存持續低位徘徊,也表明夏季用電高峰到來時能源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很高。
“同去年相比,今年歐盟原有的能源結構問題并未改善,而油氣的短缺反而加劇,今年大概率仍會重現去年的能源危機。” 新湖期貨原油研究員嚴麗麗表示,雖然歐洲的天然氣缺口,可由來自北非及北美的部分LNG填補,但這部分的缺口不論是從貿易量和接氣站基礎設施的規模來看,短期內都無法通過其他源頭填補。
從歐盟開啟其他化石燃料發電設施來看,短期也無法緩解問題。其一是這些設施的老舊,其二是這些能源的原料部分也高度依賴烏俄。“目前歐洲國家仍有較大比例不同意采用盧布結算能源,以及不愿意在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開立賬戶,夏季天然氣短缺仍未找到有效解決方案。”嚴麗麗認為,隨著歐洲部分已與俄羅斯簽署供應協議的國家獲得俄羅斯承諾堅持履行其天然氣供應義務,歐洲天然氣的供應或邊際好轉,但核心問題未解決,或仍將推高歐洲再次爆發能源危機的可能性。
在不少受訪人士看來,俄烏沖突導致能源供應緊張加劇,歐盟短期難以擺脫對俄能源依賴,面臨對俄制裁引起的反噬,至少在需求高峰三季度依舊很可能面臨嚴重的能源危機。尤其是2022年夏季北半球出現超預期高溫天氣的概率也比較大,或加大海外市場對能源的消耗,進一步威脅全球能源安全。
不過,與去年不同的是,當前海外經濟體都已經進入到復蘇的末期,甚至很可能已經開始步入衰退。“如果三季度出現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很可能會加速通脹向滯漲格局的演繹,直到轉為通縮格局并帶動能源價格回落。”黃柳楠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