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11月21日至25日),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跌”字當頭。能源方面,WTI原油價格跌破80美元/桶的重要關口,在供應端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下,機構對于油價后市判斷存在分歧;有色金屬方面,LME銅價較本月高點跌去約7%,由于基本面開始出現轉弱跡象,機構預計銅價壓力將逐步增大;農產品方面,國內生豬主力合約價格亦大幅回落。
國際油價再遭重創
截至上周五收盤,WTI原油價格跌破80美元/桶,周內累計跌幅達4.62%;布倫特原油期貨跌破85美元/桶,周內累計跌幅達4.44%。
消息面上,供需本就處于脆弱平衡狀態的國際原油市場再遭重創。據新華財經報道,有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歐盟正在與七國集團(G7)合作,討論將俄羅斯原油價格限制在每桶65美元至70美元之間,該價格區間遠高于俄羅斯的生產成本。
但是,俄油限價的具體落地時間仍然存疑。一方面,俄羅斯如何回應“限價令”尚不可知,一旦俄羅斯在產量方面做出強硬回應,勢必又將加深油市供應的緊俏程度;另一方面,全球原油市場低庫存何時啟動修補也存在不確定性。
在此背景下,機構對油價的未來走勢判斷出現分歧。高盛集團表示,明年春天的石油市場前景極不確定,但仍看好2023年春季的石油行情;維多公司則預計,2023年上半年油價將走弱,而下半年隨著石油需求反彈,油價可能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