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OPEC+部長級會議召開,該集團同意在原油價格下滑和預測明年將再次出現過剩的情況下深化減產。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的減產量是以自愿為原則,OPEC+會后公告中對此只字未提。
OPEC+成員國們各自宣布在明年一季度“自愿”減產,總規模合計219.3萬桶/日,其中沙特和俄羅斯分別減產100萬桶/日和50萬桶/日。其余國家的減產規模分別為:伊拉克22萬桶/日、阿聯酋16.3萬桶/日、科威特13.5萬桶/日、哈薩克斯坦8.2萬桶/日、阿爾及利亞5.1萬桶/日、阿曼4.2萬桶/日。
OPEC公告顯示,第37屆會議定于明年6月1日舉行,巴西將于明年1月加入OPEC+。
OPEC+同意進一步削減供應的消息出來后,WTI原油期貨盤中漲幅擴大至2%。不過,市場擔憂OPEC+“自愿”減產的約束性有限,具體執行恐不及紙面規模,油價走勢大逆轉,盤中轉跌且跌幅一度超過3%。截至當天收盤,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收于75.96美元/桶,跌幅為2.44%;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收于80.86美元/桶,跌幅為2.4%。
另外,市場還傳出消息,美國已簽訂合同購買原油補充戰略儲備。文件顯示,美國能源部已經簽訂合同購買273萬桶原油,均價約為79.1美元/桶。此次購買包括從埃克森美孚購買93萬桶,從菲利普66購買60萬桶,從太陽石油公司(Sunoco)購買60萬桶,從麥格理集團購買60萬桶。
國際原油市場情緒回暖
在OPEC+減產預期發酵下,國際原油市場整體情緒回暖,WTI原油及布倫特原油出現連續反彈行情。內盤方面,昨日原油系漲多跌少,其中原油主力合約2401大漲逾2%。
“10月之后油價的持續回落給產油國出了一道難題,這被視作市場向OPEC方面發出的危險信號。多頭迫切希望沙特等能展現其年中會議時的強硬護盤態度,面對困局帶領OPEC再次重塑市場信心。目前市場普遍預期沙特需要將100萬桶/日的減產計劃延長到至少明年春季,其他成員國堅持目前減產政策到2024年年底。目前市場還傳出在目前減產政策基礎上再加大100萬桶/日的減產。只有強有力的減產舉措才有可能讓原油市場悲觀預期出現扭轉。”海通期貨能源化工研發中心負責人楊安表示。
申銀萬國期貨能化高級分析師董超表示,從目前期貨市場的表現看,大家對新一輪減產仍然有比較強的預期,認為沙特有很大可能帶領OPEC+達成協議。不過,OPEC內部有兩大矛盾需要解決,一方面是非洲國家,另一方面是中東國家。
“尼日利亞、安哥拉兩個配額大幅減少的非洲國家,他們并不希望再次減少生產配額。6月份的OPEC大會上他們就曾憤然離席導致會議中斷,此次再次要求他們減產將十分困難。”董超表示。
記者了解到,此前,原定于11月26日舉行的OPEC+會議推遲到11月30日,國際油價因此一度大幅下挫。“這顯示OPEC+內部對于產量配額的爭議較大,或由于安哥拉和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對于偏低的產量配額存在分歧,市場一直擔憂減產協議是否能達成。不過由于非洲國家整體產量基數偏低,因此對于減產實質性影響不大。”光大期貨研究所能化分析師杜冰沁說。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為OPEC最大的挑戰在于中東地區核心原油生產國能否團結協作減產。據楊安介紹,不承擔減產任務的伊朗今年以來正全力增產,其石油部長稱目前產量已經達到340萬桶/日,并計劃到今年年底將產量增加到360萬桶/日,到2024年3月增加到400萬桶/日。目前來看伊拉克產量已經有所反彈,阿聯酋在6月會議上已經爭取到增產許可,很難想象其會在其他國家不增加減產的情況下放棄自身利益。基于此,沙特能否帶動這些增產意愿強烈的中東產油國來繼續減產才是最大的挑戰。
“事實上,OPEC+今年多次會議的真實減產結果和會前市場預期差異較大。而本次會議OPEC+內部也存在一定的分歧。其中,此前迫使OPEC+推遲會議召開時間的尼日利亞、安哥拉對其生產份額存在合計不超過30萬桶/日的分歧,但這也不是影響最終油市走向的關鍵變量。此外,從過去兩年OPEC+成員國內部情況看,阿聯酋、科威特等國也存在增產意愿。加上伊朗對外供應的不穩定,OPEC+在如何分配生產配額上達成一致仍不容易。”國泰君安期貨能化高級分析師黃柳楠表示。
楊安表示,對于此次會議市場預期非常高。一方面,當前階段各機構普遍預期OPEC+需要延長減產以緩解明年過剩壓力;另一方面,此次OPEC+內部減產份額的調整背后是各方利益的分歧所在,能不能達成減產關系到減產聯盟的團結程度,一旦有任何的松動可能都會利空油價。
“產油國達成減產并且至少維持當前減產力度是底線,如果減產力度超預期,出現繼續增加100萬桶/日減產的情況,原油市場將重新回歸供應短缺局面,油價大概率將重新沖擊90美元/桶甚至更高目標價。”楊安說。
從會前市場消息看,黃柳楠認為,OPEC+有望達成協議再進行100萬—200萬桶/日的額外減產。“這一規模較大,可能抹平2024年上半年原油供應過剩的預期,或至少帶動油價在12月再次走強。其中,布倫特原油有機會挑戰90美元/桶。”黃柳楠認為。
董超同樣認為,短期來看,達成新的減產協議會對油價有一定的提升。但根據6月會議上對2024年產量的協議,除了俄羅斯外,今年4月承諾自愿進一步減產的國家,2024年將取消此前承諾減產的數額,同時還公布了一份2024年新的配額。如果按照6月的協議,明年1月開始將有136萬桶/日的產量增量。即使沙特不增產,壓力仍有86萬桶/日。所以這次能達成的減產協議究竟有多少力度,仍需觀察。
國際油價年內能否進一步走強?
事實上,國際油價經過前期的高位回落,近日在減產預期下出現反彈。在杜冰沁看來,近期油價反彈還有黑海供應端中斷的擾動。她表示,本周黑海地區的風暴天氣給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200萬桶/日的原油出口造成一定擾動,哈薩克斯坦近一周產量下降35萬桶/日至166萬桶/日,不過預計供應中斷不會持續太久。
“此前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主要由于市場對需求前景的擔憂,市場對全球經濟降溫帶來的需求放緩疊加季節性需求走弱的擔憂加劇。同時,受原油進口配額偏緊的影響,國內煉廠對原油的購買力度有所減弱。”杜冰沁介紹,此外,近期從供應端來看,OPEC月報顯示10月OPEC13國產量環比增長80萬桶/日,主要增量來自安哥拉、伊朗和尼日利亞。其中,今年以來伊朗原油出口持續回升,目前產量超過300萬桶/日,出口接近150萬桶/日,但整體出口增速有一定放緩。盡管沙特原油產量按照此前宣布的減產計劃繼續減少,但其實際出口或有一定增加,主要為消耗自身庫存。此前以沙特為主的OPEC減產措施以預期管理為主,在經歷了此前大幅減產之后,市場開始擔憂后續減產的持續性,若沙特當前的減產政策不延續到明年一季度,那么在需求疲軟的影響下,明年一季度將出現累庫。
楊安表示,從各大機構分析來看,如果2024年1月開始,沙特100萬桶/日的自愿減產措施逐漸退出市場,那原油市場在明年一季度將迎來供應過剩局面,這也意味著當前階段原油市場基本處在供需平衡階段。國際能源署石油市場負責人認為,即使OPEC+石油產量削減延長至2024年,仍然預計全球市場出現輕微過剩,目前原油市場一些指標也顯示供應緊張局面已經明顯得到了緩解。明年沙特想要繼續穩定市場,從目前發展態勢來看,繼續延續減產是必要舉措。
在董超看來,原油作為運用最廣泛的商品之一,GDP的變化將很明顯體現在原油需求上。短期而言,美國需求下滑迅速,EIA甚至把2023年美國需求增速調整為-28萬桶/日,而10月的報告中這一數據還是6萬桶/日。當然這的確有跡可循,9月份以后美國需求就開始迅速下落,美國10月PMI重返收縮區間,商業活動連續第三個月增長乏力,服務業活動夏季出現的激增已經停滯,最近的非農數據也很不理想。
“沙特對抗的是高利率環境下的衰退周期而非某個具體的做空者。OPEC會議會有成果嗎?我相信會的,沙特仍然能力排眾議達成一個合適的減產協議,但減產能否抵消阿聯酋等國配額的自然增長值得懷疑。”董超認為。
黃柳楠表示,當前供應端潛在利多有三方面:第一,OPEC+在11—12月提升減產執行率;第二,沙特宣布延長額外減產至2024年一季度或二季度;第三,伊朗在美國制裁影響下對外出口進一步減少。“以上三個利多在11—12月兌現的可能性均不低。如果OPEC+因內部分歧放棄減產,油價則可能加速趕底并考驗新低。”他說。
“整體來看,過去一周油價重心回落后有止跌反彈跡象,短線走勢或偏強,且年內仍有機會繼續走強。后期需關注OPEC+減產執行情況及中長期的減產政策是否有調整、中東局勢、美債收益率波動下是否會有更大的信用風險兌現扭轉全球經濟預測。其中,伊朗或在美國進一步加大制裁下削減對外出口。近期市場對于海外經濟衰退的潛在下行利空交易較多,對于這一宏觀拐點的節奏把握難度較大。如果年內無法證實,低庫存下油價仍將劇烈波動。長期來看,油價中樞下行壓力較大,而這一格局出現在2024上半年的概率相對更大。”黃柳楠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