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柴用的秸稈、廢塑料袋、廚房垃圾都能變成燃油?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現實。在本屆中國海創周中,關注環境與能源的新概念成為其中一大主題,其中高新區與創業工坊共同舉辦的“新能源/新材料/環境與資源專場”項目路演,來自多個領域的科研人員推出的新能源概念令人眼前一亮。
在現場,記者看到,共有12項科研項目進行路演,其中有關新能源的包括4項,還有5項新材料科研成果,另外與環境有關的項目共計3項。在新能源的科研成果中,記者注意到,多位科研人員均將生物資源與能源結合起來,有的研究項目將廢棄餐廚垃圾轉化為燃油;有的研發者以生物質制造清潔柴油,包括秸稈、紅酒肥料、廢棄輪胎等等,一切帶有可燃性的生物質均可轉化為柴油;此外利用碳氫高聚物熱裂解清潔燃油及汽油增效劑等項目均聚焦新能源開發。
在新材料方面,大連一家利用稻殼制作家居用品的項目也吸引了不少與會者的關注。同時,有研究人員對陶瓷材質進行改進生成復合材料,而對激光防護膜研究則可廣泛應用于液晶電視屏幕、建筑玻璃外墻,甚至汽車玻璃、窗戶等等領域。
此外,有關防治環境污染方面也有很多新技術,比如防霾產品、碳排放監控系統、納米空氣污染防范與凈化系統等項目在現場接受多位專家的評審。
廢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