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美方對中方284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雖然中國也有反擊,但綜合來看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一定負面影響。
從宏觀面來看,對于基礎類物資的貿易關稅壁壘,最后都將通過轉口貿易來重新平衡貿易流,中美貿易戰不會使得國內最終對美出口出現明顯下滑,但是美國的強勢會使得其他經濟體的需求受到打擊,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其他新興市場的快速萎縮,例如,土耳其制造業在2018年連續第五個月萎縮。諸如此類,雖然本身全球制造業擴張的內生動力也在放緩,IMF時隔兩年再次下調全球GDP預測,貿易爭端可能會加劇這一輪下滑的速度。受內在與外在諸多因素的影響,國內塑料市場,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具體表現為:
一、貿易戰對進口供應影響有限
雖然美國原產的聚烯烴產品除高壓外均列入了加稅清單,但美國石化企業絕大部分屬于全球性公司,因此這些美國企業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物流調整大致可以規避關稅上漲帶來的成本上升的影響。
二、貿易戰對中國塑料制品出口打擊較大
自兩國貿易摩擦以來,中國出口遭受重創。進口相對表觀需求占比極小,且可通過進口來源變更得到緩解,市場預期更大的沖擊在于制成品(紡服、塑料制品等)出口。舉例來說,2017年歸屬于被加征關稅的中國出口美國的聚烯烴制品約170萬噸,同時屬附著物形式出口的聚烯烴制品預計至少在130萬噸,兩項合計中國聚烯烴制品涉及出口美國的總量預計高達300萬噸,約占中國聚烯烴制品總量的6%左右。
三、需求端、進口端共同制約,PE價格低位
從圖上可以看出,每一次加征關稅,對塑料原料的價格均造成一定的下行壓力,尤其是ABS價格全年呈回落趨勢,全年跌幅在3800元/噸左右,究其價格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貿易戰的影響,制約了家電等行業的需求,石化庫存居高不下,市場價格跌跌不休。無獨有偶,2018年PE價格持續低位。LLDPE價格在2018年重心走低,一直低位徘徊。其中,8-11月份,PP價格一度高于LLDPE。2018年PE進口量新高,造成港口庫存遲遲不能得到有效去化,進口料壓低國產PE價格。同時,市場對于01合約聚烯烴需求端也整體較為悲觀,期貨打壓下,現貨價格難以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