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產能投放波峰再度來臨 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我們持續提及聚烯烴行業經歷的三次擴能周期,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增長率在20%以上的時段,第一次為2005-2006年為煉油時代帶來的擴能,第二次為2014年煤制烯烴登上舞臺,第三次在2019年正式拉開序幕。目前處于產能集中投放后成熟運行期的煤化工產業沖擊愈發明顯,對聚烯烴產業產生了持續沖擊,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具備科研優勢的石化企業,正在逐步主動脫離競爭激烈的低端市場,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研發生產專用料,仿制進口高端料。有能力有擔當的大企業具備自然轉型優勢,中小企業則面臨較大困難,未來行業或將逐步演變為大型企業以中高端市場為持續發力環節,中小企業或新進入企業以中低端市場為主,在價格競爭之中各顯神通。
“十三五規劃”方案中提到,要重點建設七大石化產業基地,推進煉化一體化,推動綠色和石化產業的高效發展,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將是石化產業優化、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傳統化工升級四個方向,煤化工行業將繼續提高煤炭能效,以控制煤炭行業的產量,緩解供求矛盾,同時,推進與石化、油氣等關聯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煤化工“十三五”規劃的出臺,將倒逼煤化工行業轉型升級,向質量效益型發展,依靠技術創新驅動,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在特定的領域做深,爭取與國外的高端產品媲美,搶占市場份額。
受到煤制低成本資源的不斷外放沖擊,傳統聚烯烴行業轉型之路快速開啟,產品差異化、高端化和高附加值成為聚丙烯“十三五”的重點發展方向。在這期間我國聚丙烯行業取得跨越式發展,規模由2016年2000萬噸突破至3000萬噸,在這其中隨著環保法規的逐漸深入實施,部分企業投產熱情較2014年有所降低,但上漲勢頭仍保持。
第二節、生產企業各顯神通 差異化競爭大幕拉開
隨著煤制產能的不斷投放,產量快速增長,傳統油制產品受到沖擊,近幾年投產熱情低迷導致產量速度放緩。低價產品增多導致市場低價競爭加劇,“拼低”時代各廂廝殺,聚丙烯在2016年創下2008年后新低,為早日擺脫困境,石化企業迅速轉變生產方向,隨著新型催化劑、聚合新工藝以及通用材料的高性能化的提升,聚烯烴材料應用領域日益延伸更加廣泛,但國產聚烯烴材料始終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高端功能材料領域國產聚烯烴仍是一大短板。根據產量數據積累倒推石化排產方向發現,石化企業拉絲排產比例由2014年39%降至33%附近,共聚類生產由19%上升至23%,透明料由3%上升至5%,各項專用料的研發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未來仍呈擴大化趨勢。
第三節、外部環境風云變幻 國內巨頭積極應變
除去考慮企業自身進行的變革之外,外界環境壓力對產業發展影響也逐漸增大,起始于2018年3月的中美貿易摩擦,歷經1年多的演變不斷升級,成為了世界經濟史上最大規模雙邊貿易摩擦,加稅波及到石化產品的整個產業鏈,短期來看,從原料方面對行業影響有限,影響整體可控,但對下游的塑料橡膠制品、輕工、機電、機械和紡織服裝等影響較大。長期對進出口貿易格局、項目建設、行業需求、市場布局、技術發展和行業格局造成一定影響,尤其是將改變進出口貿易格局,不僅增加煉化產品出口到美國的難度和企業開拓新的海外市場推廣成本,同時也增加煉化原料和相關煉化產品進口企業的成本,并盡快尋求新的替代供應商。
無論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向如何,其本質是兩國實力的比拼,是一種長期博弈的持久戰,對我國煉化行業來說應積極應對,采取有效措施,注重挖潛增效,加快自主技術創新,實現產業高端化發展,增強自身競爭力。
當前我國煉化行業已經形成以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為主,中海油、中化、煤化工企業、民營企業及外資企業等多重主體參與的多元化市場格局。以民企為主的大批新建項目紛紛上馬且進程迅速,在這其中中石化行業處境尷尬,與中石油、殼牌、埃克森、沙特阿美等其他一體化相比,中石化上游業務能力與下游業務發展規模不均衡,這對于一體化石化公司而言,是一種潛在的發展風險。一旦原油價格過高,對于以石化業務為主的企業而言,將面臨較大經營壓力。
在中國國內,主力油氣田多數隸屬于中石油,中石化較難在油氣資源上實現突破,這決定了中石化須另謀它法,消除上下游業務不均衡的風險。中石化在中下端煉油、化工領域不論是技術還是市場占有率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因此產業升級選擇在這一領域尋找突破口,煤化工產業逐漸進入了中石化的視線。
近幾年中石化產業升級發展已有所突破,繼“中石化”之后,逐漸向“中煤化”時代邁進,煤化工行業具備規模化和推廣潛力,對于中石化而言,可以形成有效的補充,甚至可以成為未來業務發展的新領域。目前聚丙烯行業已投產的“中煤化”企業包括中原石化10萬噸/年,中天合創70萬噸/年,中安聯合35萬噸/年,未來還有計劃新增的中國石化長城能源化工(貴州)35萬噸/年。中煤化梯隊不斷豐富,產業競爭力也在逐漸增大,未來中煤化道路也將愈走愈遠。
國內另外一家行業巨頭中石油,其聚丙烯產能約占整個行業產能的20%,但70%的裝置集中于東北及西北地區,這些地區遠離消費市場,資源需要大量調出消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煉化企業的銷售利潤,隨著國際油價的逐步回升,煉化成本隨之上升,加之傳統石化產品供應過剩的局面不斷擴大,對中石油而言挑戰無處不在,產業升級也迫在眉睫。
2018年開始,中石油將煉化轉型升級至戰略層面,工作重心隨之調整為控油增化,近年來中石油曾多次釋放準備在煉化業務領域發力的重要信號,還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石油煉化業務轉型升級規劃》議案,其中強調,要將煉化業務轉型升級與國家油氣體制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對國內外、上下游、新老廠、煉銷、區域、企地等進行統籌,提高煉化業務的核心競爭力,種種信號表明,中石油意在煉化板塊進行重大調整,不斷加大高端產品的開發、增產,打破市場的高端壟斷局勢,創造國內品牌市場,同時充分考慮裝置靈活性及未來可持續發展,多數長期停車裝置陸續復工。高端產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競爭少,現有需求量大,利潤高,是相對穩定的供應市場,未來不斷發展定制化、高端化路線成為大勢所趨。目前中石油部分高端料也開始走向國外,獲得國際認可,國產高端料開始走出國門尋找海外市場。
第四節、產業轉型路漫漫 深挖潛力方能穩站潮頭
不可忽視的煤化工產業也進入重要的轉型時期,當前煤化工面臨產業結構過剩的矛盾,國際油價長期處于低位運行,國內煉化一體化項目規模快速增長,安全環保形勢嚴峻,工藝技術創新制約行業發展等問題同時存在,迫使煤化工積極轉型升級。現代煤化工要以提高產業競爭力為基礎,適度發展,同時要市場化布局,在產業結構上實現高端化延伸,以此穩居全國同行業前列。
在未來較長一段周期內,煉化行業仍處于景氣周期,越來越多的地方企業、民營企業都已經進入搶占市場,行業趨勢倒逼各大煉廠轉型升級,升級后的煉化也將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煉化一體化帶來的第三輪產能迅速提升,已然逐步兌現,在未來3-5年的產業競爭中,規模優勢、區位優勢、成本優勢仍將是聚丙烯生產企業安身立命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