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正在經歷史上最大規模投產潮,前文我們也持續提及聚烯烴行業經歷的三次擴能周期,第一次為2005-2006年為煉油時代帶來的擴能,第二次為2014年煤制烯烴登上舞臺,第三次投產浪潮在2019年正式拉開序幕,大煉化時代來臨,一大波百萬噸級別的裝置已經奔襲在路上,預計2019年年底聚烯烴行業總生產能力將沖擊5000萬噸。
十三五期間,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提出重點建設七大石化產業基地,淘汰落后產能,民營企業成為煉化一體化時代的重要參與者與領跑者。以恒力石化、榮盛石化、盛虹化工、東華能源、衛星石化、寧夏寶豐、南山集團等為代表的上市企業進入聚烯烴市場,并試圖進行較大規模的產能布局。中低油價給煉化企業帶來廉價的原料,疊加技術、人才儲備,民營企業產業鏈不斷向下游延伸,既節約運輸成本,又使的裝置利益最大化,同時將企業運營風險分攤至自上而下的多個產業層次。就目前投產情況來看,聚丙烯仍是擴能主力。隨著國內裝置的進一步投產,聚丙烯自給率不斷提高至80%以上,而聚乙烯僅維持在50%附近,盡管許多新產能投產計劃出現了不同程度延期,但中長期看,聚烯烴將在新的產業時代舞臺之上,呈現崢嶸之勢。
根據跟蹤,我們將2019年投產的新裝置進行匯總如下:
2019年新增產能統計
如此多且密集的裝置投產,首先需要面對和考慮產能過剩矛盾問題的是聚丙烯產業,國內聚乙烯仍然處于提高自給率的階段,在看國際投產壓力,受頁巖氣革命帶來的充裕而廉價的乙烷原料供應的影響,近年來美國建設了大量的PE產能,并已處于集中投產階段,大量投產導致全球PE市場供應過剩,生產商不得不向中國以外的亞洲市場出口,導致國內市場供遠大于求。聚烯烴價格也屢創新低,聚乙烯市場價格已跌至10年來新低,聚丙烯也創下2016年以來最低位,過度的投產導致價格競爭不斷加劇,那么為何聚烯烴項目投資熱度不減?
首先,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速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國際貿易發展等對聚烯烴需求的總體支撐,以及國民高質量生活、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性需求提升,生育政策放開、人口老齡化、醫療需求增加等都刺激高品質聚烯烴樹脂需求增長。聚烯烴在新材料、汽車輕量化、綠色建材、醫療器械、食品級包裝、電子電器小型化等方面的應用日益廣泛,因此,新建煉化一體化項目大多也配套了如聚乙烯、聚丙烯、EVA等聚烯烴裝置,未來這些裝置的陸續投產,將與包括煤/甲醇、丙烷脫氫(PDH)、輕烴(乙烷)綜合利用等多元路線項目一起對推動中國聚烯烴產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再者,我們人口眾多,從需求來看,目前我國人均塑料消費量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據統計,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塑料工業發展水平的指標塑鋼比,我國僅為30:70,不及世界平均的50:50,更遠不及發達國家如美國的70:30和德國的63:37。塑料制品應用廣泛,龐大的下游行業為我國塑料制品行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因為未來較大的市場需求空間促使聚烯烴投產熱情不減。
第三,在當前中國經濟持續轉型升級、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塑料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三五”規劃綱要和中國制造2025相關規劃,我國工信部和發改委、科技部和財政部發布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中明確提出重點支持高端聚烯烴行業發展,著力推進材料生活過程的智能化和綠色化改造,突破材料性能及工藝技術,優化品種結構,提高質量的穩定性,降低生產成本。隨著“一帶一路”沿海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基礎化工原料和產品的需求將快速的增長,為中國化學工業裝備技術和服務等走出去開展更大范圍國際產能合作創造了機遇。
那么投產高峰期后的風險:
一、產能過剩風險
項目的持續上馬將減少聚烯烴對外依存度,有效改變聚烯烴市場供需格局,降低運輸成本同時帶動下游塑料加工企業的發展。但,產能不斷投放勢必帶來產量的快速增長,低價產品增多導致市場低價競爭加劇,“拼低”時代各廂廝殺,要想將過剩的產能轉化為出口還需沖破各種國際上統一的出口標準,因此,對于過剩的產品更多的還將由國內市場自行消化。
二、產業競爭力風險
目前處于產能集中投放后成熟運行期的煤化工產業,對聚烯烴產業產生了持續沖擊,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具備科研優勢的石化企業,正在逐步主動脫離競爭激烈的低端市場,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研發生產專用料,仿制進口高端料。在大型煉化一體化建設中,利用技術創新引領聚烯烴產業鏈價值提升,實現產品結構向高附加值調整,尤其是在高端產品方面的突破,將對中國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利潤繼續收窄
在原油市場未發生根本性逆轉的前提下,結合對未來供需和宏觀環境的分析,未來聚烯烴價格重心繼續下移。四季度在高投產壓力下,通過降價來增加消費仍是可行的,因此聚烯烴價格下行是較為確定的,聚烯烴整體產業利潤壓縮是大概率事件。
四、謹防投資過熱產能過剩倒逼企業轉型
當前我國煉化行業已經形成以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為主,中海油、中化、煤化工企業、民營企業及外資企業等多重主體參與的多元化市場格局,以民企為主的大批新建項目紛紛上馬且進程迅速。當前企業面臨產業結構過剩的矛盾,安全環保形勢嚴峻,工藝技術創新制約行業發展等問題同時存在,迫使各企業積極轉型升級。各生產企業要以提高產業競爭力為基礎,適度發展,同時要市場化布局,在產業結構上實現高端化延伸,以此穩居全國同行業前列。
五、產能增加帶來的競爭格局變化,導致新老裝置交替
過度產能擴張將推動市場競爭格局快速轉變,新投產裝置多為百萬噸級,生產能力較強,且生產產品多元化。在競爭不斷加劇的當下,當產能與生產力不匹配時,適時淘汰或關停部分生產能力較弱、產品相對單一的老裝置,減少低端市場競爭,確保生產企業走出一段“增產增效”的綠色轉型發展道路,保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煉化一體化帶來的第三輪產能迅速提升,已然逐步兌現,在未來3-5年的產業競爭中,規模優勢、區位優勢、成本優勢仍將是聚丙烯生產企業安身立命的必備條件!產業升級大潮已至,誰將弄潮于先,誰又將望潮興嘆,與諸君拭目以待!共期未來!
上一篇: 車市“松綁”限購 提振PP市場需求
下一篇: 漲勢過后,HDPE注塑產品是否能熱度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