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邁入2020年,中東地緣政治事件變生不測,美伊沖突無疑成為了市場關注的中心,黃金、原油、股市、匯市和大宗商品都圍著該事件的發展而不斷出現一波新行情。交易者的情緒跟隨沖突而變化,有驚喜的有失落的,有爆倉的也有大賺一把的,更多的是經歷天堂到地獄,地獄到天堂的折磨……人性如此,市場如此。
一、中東硝煙乍起 美伊沖突攪動黃金、原油等大宗品
美國和伊朗的沖突根源在于美國的經濟制裁,經濟制裁集聚的情緒到了極點,美國制造的斬首行動引爆了軍事沖突。軍事沖突迅疾對黃金、原油等金融屬性強的大宗產生劇烈影響。
1月3日,美伊沖突爆發,避險情緒急劇升溫,現貨黃金最高漲至1553美元/盎司,距離2019年9月4日的高點僅一步之遙。兩油亞盤時段一度漲超4%,布油接近突破70美元關口。
1月6日,作為對周末美伊爭端新動態和伊朗中止履行核協定的反應,現貨黃金跳高開盤,最高至1588.16美元/盎司,突破2019年高位,創下近七年新高;布倫特原油漲破70美元/桶,為2019年5月以來首次;午間,布倫特原油漲幅繼續擴大至3%。
1月7日,由于部分交易者獲利了結,且避險情緒緩和,現貨黃金失守1560美元關口;現貨白銀日內跌1%,至18美元/盎司下方;美、布兩油日內跌幅一度至1%。
1月8日,由于美軍駐伊拉克空軍基地遭火箭彈襲擊,現貨黃金上破1610美元關口,再創7年新高。WTI原油日內漲幅擴大至4%。
1月9日,特朗普表態相對溫和。原油和黃金大跌,道瓊斯由跌轉為收漲,黃金日內波動近60美元,原油暴漲暴跌逾4%。WTI由漲到跌,波幅巨大,最高到65.65美元/桶,最低59.15美元/桶,收盤59.98美元/桶。
1月10日,中美網上口舌之戰繼續。
二、對塑料市場的影響
塑料作為原油化工的下游產品,主要是原油價格推漲成本以及避險情緒上推動塑料市場價格變動。2010年之前國內中石化和中石油作為石油路線占據絕對控制地位,整個市場處于兩大寡頭壟斷之下,兩桶油的定價策略對市場舉足輕重。2010年之后國內聚烯烴原料路線來源多樣,特別是煤化工發展迅猛,截至目前,石油路線仍占據主要低位。
煤化工煤制烯烴的發展是立足于國內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現狀,煤炭價格變動遠小于進口依存度較高的原油,在原油價格高企時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
近兩年年中國原油進口依存度達到70%之上,2018年中國的原油產量預計為1.89億噸,同比下降1.3%,已經是連續第3年錄得下降。 2018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為46190萬噸,同比增長10.1%,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原油進口金額為2402.6億美元,同比增長46.7%。其中進口伊朗原油2927萬噸,占比6.3%,進口伊拉克4505萬噸,占比9.8%。2019年1-11月中國原油產量1.75億噸,累計增長1%;進口46024萬噸,累計增長10.1%。
中國是聚烯烴(PE&PP)生產和消費大國。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建成投產聚烯烴總產能約4250萬噸/年,全年表觀消費量約5620萬噸。但中國聚烯烴仍存在較大的供需缺口,2018年中國聚烯烴供需缺口高達1840萬噸左右。隨著工藝技術發展,中國聚烯烴形成了傳統石化(蒸汽裂解)、煤化工(CTO、MTO、MTP等)、丙烷脫氫(PDH)多元化原料路線發展的局面。中國已建成投產的聚乙烯和聚丙烯產能中,非石化路線的產能占比分別在20%和40%左右。
地緣政治事件,多數是影響國際原油供應導致原油價格上漲的情況,市場情緒上必然傳導到塑料市場上,由于金融市場反應靈敏,WTI和BRENT原油期貨最先上漲,帶動國內原油期貨SC、PE和PP期貨價格上漲。每次如此的事件都是短多的機會。大部分地緣政治事件短期會恢復正常,市場也將回歸基本面。但是這次的美伊沖突似乎是道長且遠。伊朗不僅誓言報復,而且方案眾多,且我們無法預料事件之后的演變,無法得知美伊何時能坐到談判桌上。特別是伊朗宣布終止伊核協議對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影響巨大,沙特、以色列、埃及等國家將怒目而視伊朗,有惹起進一步爭端的可能。
三、后續影響還要看事件如何演化
以往的地緣政治沖突多數是曇花一現,影響短暫,影響力有限。主要是短期能夠很快恢復正常,譬如去年的沙特石油設施被炸,直接影響了沙特一半原油產量500多萬桶(而沙特是沙特阿拉伯是西亞中東國家最大石油生產國,占全球石油生產量的13.24%,探明儲量仍然有大約2630億桶。每天盛產石油1175萬桶)。當天同樣刺激原油價格暴漲,但之后隨著沙特宣布可以動用石油儲備產能以及裝置恢復迅速,石油價格回歸了基本面。因此當時的塑料市場也是虛晃一槍后繼續回歸基本面。
這次美伊沖突不同的是不知道何時能夠結束。新聞報道說伊朗正評估13種報復美國行動的方案,即使最弱的報復方案也會造成歷史性的噩夢。更大的風暴可能已經在路上。伊朗基本上是不會忍耐,伊朗第七大城市——庫姆的賈姆卡蘭寺升起血色的“復仇旗幟”,軍事專家指出,在伊朗國家傳統中,紅色戰旗象征著為死者復仇的標志,通常來說,升起紅色戰旗是極為罕見的行為,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否則輕易升出此旗幟,都是一個相當嚴重的誤判事件。未來無法預料,市場仍將繼續,將繼續影響到原油價格。
1.伊朗的回應將是整個2020年最重要的問題,交易者要做好長期戰的準備。伊朗和伊拉克兩國合計原油生產能力約為700萬桶/日,但是從出口來看,伊朗2019年日均出口量僅為50萬桶/日,伊拉克則約為350萬桶/日。另外中國是伊朗甲醇最大進口國。
2.地緣政治風險對市場的影響絕不是僅僅通過影響供應,其更大的威力在于加劇市場對不確定性的擔憂。不確定性會導致原油系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本周原油價格上演的暴漲暴跌就是如此。
目前的情況是,受到襲擊的基爾庫克地區產量僅有幾十萬桶/日,而伊拉克的原油重鎮位于南部巴士拉省,只要危機不蔓延至南部,伊拉克原油供給的保障就不會受到特別影響。
3.沖突事件持續性如何。未來美國和伊朗之間可能會陷入“打擊與報復”“再打擊與再報復”的惡性循環,甚至不排除局面迅速失控、雙方陷入戰爭的可能。
回歸到塑料行業,從基礎化工行業上看,燒堿、尿素等多數行業產能過剩,但是聚烯烴卻都有一定的進口依存度,存在的問題是結構性過剩。目前塑料行業由主動去庫到被動去庫,基本步入被動去庫,但是這輪庫存周期是較弱,本質上不是需求拉動,上行動力較弱。目前看,聚烯烴期貨價格都有一定的支撐,弱復蘇的可能較大。中東沖突的地緣政治危機有促進向上作用。
當地緣政治事件與去庫共振時,大概率促進上行。當然最終仍舊以基本面主導。對聚烯烴等大宗商品的影響,仍然是以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基本面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