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經進入2020年3月,回顧2019年,年內聚乙烯整體呈單邊下行走勢,可謂是自2015年以后PE產品最低迷的一年,隨著2014大批量的煤制烯烴生產企業投產,面對當時聚烯烴每噸所帶給生產企業的高額利潤,聚烯烴行業成為了大宗商品的中吸金的佼佼者,眾多新裝置投產上馬,行業進入持續性擴能階段。
很快,過快的產能擴張問題導致聚乙烯通用料產品同質化嚴重,加之進口貨源持續不斷的涌入國內市場,本應存在的供應缺口徹底填滿,短短5年時間內,聚乙烯產品的供需矛盾已經陷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境地之中。
生意不好做了,是近年來業者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能化大宗商品的明星產品,聚乙烯行業似乎也命運多舛,先是經歷了08年開始的“限塑令”之后,面臨的就是投產潮,需求端漲幅不及預期,產能產量增加直接導致利潤空間持續縮減。
另外在國家徹底明確了環保整頓的重要性之后,環保監察稱為了一個常態化的問題,隨后就是中美貿易磋商的長久影響,直接利空聚乙烯產品的需求。
當19年年末中美磋商第一階段雙方釋放了善意消息放出之后,業者都要長舒一口氣的時候,完善版的“禁塑令”來了,在禁塑令頒布還未實施的時候,隨之而來的疫情影響,給國內帶來了最長的假期,也給年后終端企業復工帶來了巨大的難度。
從上圖可以看出,進入2019年后到目前為止國內LLDPE現貨基本呈單邊下行走勢,進入2月份后,受疫情影響,節后歸來聚乙烯產品現貨價格觸及近年來低點,之后隨著部分企業的緩慢復工支撐之下,場內炒作心態復蘇后產生一波價格反彈,之后再次受需求端疲軟制約,偏弱整理走勢。
政策面和需求面持續利空現狀之下,直接導致也不少業者對于聚乙烯行業未來前景的擔憂。
從供需面來看:
未來幾年內仍有大量聚乙烯生產企業裝置投產,供應端壓力將會持續增加,據統計,2020年中國有14套PE裝置計劃投產,涉及產能690萬噸/年,其投產裝置主要集中在HDPE/全密度品種。面對如此大的裝置投產規模,聚乙烯產品面臨較大壓力。
加之近年來環保監察力度的愈發嚴厲,加之近期出臺的升級版“禁塑令”的長遠影響,未來終端制品行業的需求增速受阻可能性增大。但從03年時國內經濟情勢保持的向好反彈局面來看,隨著疫情未來不斷得到控制所釋放出的利好消息支撐,3月份來看,隨著終端企業陸續復工,聚乙烯產品或許會有一定的剛需支撐,從而導致價格產生一定程度的反彈
上一篇: 央行助力 PE行情或許迎來喘息之機
下一篇: 華東地區PE價格